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野草2016.6.25
于沙   
八百里洞庭美如画
千里金堤柳如烟罗哎
芦苇荡里落大雁罗
渔歌催开千张网嗨
荷花映红水底天

罗哎嗨罗哎
八百里洞庭美如画罗哎
八百里洞庭美如画罗哎
编注:由于沙作词,孙桂庆谱曲的《八百里洞庭美如画》唱响大江南北。

周建明   
故友于沙三周年祭
悠悠三载是千年,挚友音容在眼前。洞庭湖水美如画,于沙诗歌永久传。
[]作者为省文联付主席,省作家协会付主席,著名作家周立波之子。此诗即席作于本月3日于沙先生三周年祭诗歌晚会上。

吕可夫   
丙申端午雨感怀
端阳每近雨蒙蒙,岂止苍天哭屈公。金水桥边华表下,年年今日纸灰红。

周念秦      
端午获野草
美人香草共徘徊,楚韵骚风飘过来。拜读犹如酣畅饮,一樽绵厚胜茅台。

王中陵   
请 柬2016.5.30                                                      
礼义之邦礼义新,瑶池请柬下凡尘。明朝再作桃源客,敏感时间敏感人!                     

敏感日旅游巴蜀六日记行 5.31重庆夜雨中瞻仰抗战纪念碑                       
当年抗战作陪都,今日邀吾谢的卢。不见双来红色梦,秦城稳睡胜巴渝。                 
注:双来:薄熙來,谷开来。

子夜闻明日游天坑戏作                                                     
都说闻名胜一行,骑驴哪用找驴卿。天坑能比秦坑大?电闪雷鸣望北京。

6.1武隆仙女山天坑寨子                                                     
游人如织共倾城,寨子云云是小名。害理伤天谁第一?懂哥锤子笑秦坑。
注:对官批《白鹿原》,陈忠实以关中方言作答:你懂哥锤子。

天坑大刀倒影                                                        
一把高悬劈面迎,授人以柄寄深情。捉刀孟德兼文武,不屑屠城傻大兵。

龙水峡地缝                                                           
惊见中宣口,咧开硕大盆。 既经红羊劫,不屑说惊魂。

6.2蜀南竹海                                                            
凝目天安又一年,女神袅袅隔云烟。观音洒尽瓶中露,难息榴花六月燃。

6.3乐山大佛                                                         
异样勤王亮绿灯,如何答谢叹中陵。碑前白铁浇桀纣,陪铸江蟾与鸟朋。

6.3刘晓庆与神秘的大佛                                                   
汇集三江夹一江,阿弥陀佛不开腔。问君何乐君偷笑,小庆扬眉把贼降。

6.4都江堰江氏题字                                                        
龙飞凤舞付嗟吁,天下都江喜姓孤。一语果然成谶了,徒教铁铲费工夫!

6.4汶川5.12纪念馆                                                      
多少苍生付巨茔,瞬间定格锁狞狰。巴金遗嘱无人理,首恶依然卧水晶。

6.5广元蜀道剑门关                                                     
剑门设宴白生生,豆腐如云卖大名。敏感长安虽硬气,至今不得出秦坑。

戏和明道元资二兄《忌日旅游》                                                
骂曹被请与谁同?一代袮衡一代风。鸽子卵中怜圣诞,狗头国里笑长红。
奈他重德忙千里,愧我何能累二公?铁打江山新薄脆,蛤蟆遗产总惊弓。                    
注:狗头国:典出张恨水《八十一梦》第五梦。               

红透长安换绿畴,榴花时节有人愁。九州特色碑前血,化作香茶与旅游。
不坐龙舟不出游,几人羡艳几人愁。千年依附难移屈,勿笑江边贱骨头。

李仁伟(旅美华人原长沙知青)   
文革五十周年祭
城楼惊现绿装潮,老幼皆缠红袖标。昔日元勋和泰斗,今朝叛逆与魔妖。
一神示范窝中斗,万众临摹乱里嚣。最是悲哀仍忌讳,反思终究路途遥。

彭明道               
慰君勉君                                                            
野草青青二月天,蚊虫无碍晚霞鲜。 阡陌翻金秋色里,拉犁人正意烜烜。

虫蚁无妨合抱松,寒冰烈日自从容。 野草离离原上碧,拉犁人正兴冲冲。

邓元资           
踏歌词•答挚友彭公
殷勤警语故人稀,愧对亲朋鬼着迷。几度疾风知劲草,老残依旧笑拉犁。

后记:彭公对我殷殷寄语:“佛说:放下!放下!你就是一根草也放不下。”并以“严正声明:你的病体未完全康复以前,如果你再编什么《烂草》,本人一律不看!”幽默警示,情真意切。谨以拙句答之。

彭明道            
劝世歌•再赠邓公
拉犁拉过八旬了,功业百年一根草。世人何必苦辛劳,养息牛王绵寿考。
注: “牛王”,不是“牛魔王”,是牛族中的老王子。。

邓元资                 
步韵再答彭公
说甚老牛绵寿考,天涯尽处留芳草。淡看人生劳与苦,红楼梦醒歌好了。

彭明道         
寿考人生别论——和邓老谈天
拊掌开心谈寿考,参天大树不如草。野草逢春百媚生,朽木灰飞何处找?

福禄难求寿可求,白头翁媪遍神州。草根有寿桑榆美,恶人寿辱悔淹留。

大厦千间一只床,三餐茶饭享温凉。诗酒余生常笑傲,若个王侯畏铁窗。

这是长寿之道呵!你我长寿多欢笑,有人长寿遭恶报。
谈一谈,笑一笑,病魔遁去精神好。我为你敬菩萨,我为你烧高香。
敬佛烧香不如笑一场…

邓元资              
叠韵胡侃再呈彭公
拜佛烧香一片忱,感君情意倍温馨。共看天上云舒卷,共度余生且自珍。

共度余生且自珍,但悲不见自由神。翻天覆地折腾苦,糊弄几多追梦人!

感时寄慨怀西安友人
走遍天涯看绿畴,归来却是使人愁。几多同道凋零去,又听王公被旅游。

又听王公被旅游。春风不度度寒流。烟销竹帛坑灰冷,西望长安寄怅惆。

读中陵先生《请柬》有和
防川封口样翻新,黄雀螳螂岂望尘。陌路相逢好尴尬,秦时明月汉时人。

彭明道      
某忌日,某兄“被旅游”。诗以贺之
不偷不抢作良民,几首歪诗寄性嶙。底事逆鳞金陛痛?逐游流放费精神。
防川有甚防人口?筑坝何如筑瓮城?刁奴恶仆真堪用,嬴政前车薄暮醺。

旅游所幸有陪同,后拥前扶八面风。门票要钱谁代买?住房宽狭可从容?
心仪名胜心难去,口厌蔬羹口要容。应谢陪同千里远,劳君先备铁囚笼。

成纯赞               
和友人        
难容异见怎求同,忌日年年祭黑风。金水桥头巡暗哨,御花园里数残红。
防民妄议邀香茗,免费优游说奉公。莫道松涛惊鹤唳,总因蛇影映杯弓。

夜静思
人生一世不如草,希望曾托三代表。枯木头前万木荣,今年却比去年老。

苏淑坤               
初夏
节物相催春夏改,单衣初试客京华。绿阴庭院莺声脆,玉阁晨昏燕影斜。
淡酒微盅思礼乐,清茶满盏话桑麻。夜临共课明灯下,未暑熏风透牖纱。
  
野草诗话
彭明道         
诗友通信                                
邓公:
这里我把和Y老的信,转发给你一阅。他是我的老领导之一,而且是真正搞文艺创作的领导。他是旗人,有家庭教育的传统,书读得好,人也老成。因为扯到丁玲的事,我就作了一个自我解剖。这些话,当然可以说给你听。实际上就是一种思想上的交流。“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古”。难道不是这样的吗?我们60年代看30年代的那个先进群体,除了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历史条件不同之外,和我们不是一样的吗?故我说,历史上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和野草的朋友 ,是一样的。这要有历史的眼光,我们不必妄自菲薄  今天的诗词,就社会地位而言,当然无法与唐宋相比。那时候,诗词是和“前程”,和吃饭连在一起的。你不会这个,就进不了那张门。现在不一样了,狗屁不通,只要适应当局的需要,照样当官,当大官。我们就是不能适应的那个“少数人”。只能凭着一身血汗,混碗饭吃,“苟全性命于乱世”,也就心满意足了。但我们也有最大的安慰,有最大的欢乐,就是保持了真正的自我。你看官场的人物,就说这60多年吧!你问问年青人或中年人,长沙市50年代的市长是谁?湖南第一届省委书记是谁?看有几个人晓得?不要说落马的这一伙了,就是平安着陆的,又怎么样?“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呵!我们够幸福的了。是不?这一点点交流,希望能给你增添快乐。   

给Y老的信                                                           
Y老你好!  
你的“端节问候”使我很受用。我们晚年的这种交往,好像是个缘分,也不容易。我们有差距,也有差异(你沉稳,我浮燥;你老成,我幼稚;你稳重,我莽撞)而且,如果要追溯到60年代初,我们虽然认识,但关系并不密切。说实话,那时你对我的印象可能不大好。“孙悟空他妈——一肚子猴”,就是你对我最生动的评价。而我对你也有点敬而远之。我觉得你太尖刻,有点怕你。你想想看,是不是这样?但还是谈得来。虽然有分歧,还是谈得来。为什么?一是你知识面宽,不仅懂文艺,也通晓政治、历史;二是昔年那一批老师级(不是讲官阶)的人中,我第一个敬佩的是郑伟峰,第二才是老吴。当年我是真的把他们当作导师的。这两人教我的很多很多(郑曾把他在中央党校听课时偷偷手抄的毛泽东读列宁《唯批》的笔记,拿给我学习。在那时,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同志关系了)。老吴则在学习、写作、自我改造等方面,给我全方位的指导。到后来,我们几乎无话不谈了。我和光豹、式堂、大勇、甚至老杨,都是好友,但热点达不到郑、吴那种程度。军区的几位,梁、赵、肖、张、毕、韩、章、柯……我离他们都太远,扯不上。与刘维忠的关系比较好,那也是后来发展的。直到长沙聚会以后,我们才重新彼此认识,重新建立联系。这不是缘分是什么?人到老年,除了家庭生活之外,是需要几个朋友的。真正的朋友,前提是要有共同的爱好和知识,才谈得拢。我在最底层的朋友不少,战友、诗友保持着联系的也不少。但是,和他们,只能谈他们能理解的东西。像阁下,如前所说,是最佳人选了。“结交须胜我,似我不如无”,这是《增广贤文》上的话。这可能是我认定你老人家是我晚年最好的师友的重要原因了。对历史人物,我不主张求全责备。近日有一些对钱、杨的言论。有一位老同志和我谈及此事,我就给他讲了一通我的观点,并得到他的认同。对于三四十年代的文化前辈,过去我是仰着头看的。很敬仰,很佩服。通过“反右”“文革”,这种观念崩溃了。到了晚年,自己也开始懂点事了。懂点历史了。有点回归,有些思考。我以为,其实他们和我们一样,不过时代不同而已。谁没有毛病呵?鲁、巴、茅、郭、老、曹如此,周扬、雪峰、秋白乃至胡风、丁玲……等等,概莫能外。他们在那个时代,都是勇士。用他们所拥有的一切,包括生命,去反对独裁统治。他们演出的是威武壮烈的大戏,但自己都是以悲剧收场。像“五烈士”,杀的不是“文学青年”。他们是党内斗争的牺牲品。党内的对手,把他们卖了。后来在五十年代以后倒下的,就不必多说了。我认为,他们的一切,都是时代的悲剧。中国历史在二十世纪的进程,必然会有成千上万这样的悲剧发生。个人是跑不了,逃不脱的。何况我辈呢?
这里发来丁玲的这一篇,只是补充了我们的一点常识。丁玲的晚年,当然是有些不足之处的。我认为,主要的还是她并没有真正觉悟。她当然有光辉的一页。却在性格上也确有不正确的一页。她始终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比如,仗着和毛的关系,老是和周扬过不去,就是“摆不正位置”造成的。平反了,从北大荒回来,还写什么《草鞋脚》?干什么呵?人死了,还闹什么哀荣!干什么呵?这不是悲剧吗?毛、刘、康生、伯达……莫不如此。彭是个好人,个性上的弱点,也有这种成分。在我的心目中,陶是唯一的例外。陶在广东反地方主义有错误,但在文革中他并没有错,还有一个邓拓,也没有错。那是时代的错。他们生活在那个时代,“命该如此”,跑不掉的。把话说回来,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命运和他们总的是一样的。你对我的多次劝导,我是领情的。但我就是我。我不是你。我的幸运,就是文革敲了一棒子,后来这一段,就是能混一碗饭吃,“断了发财的念头”,不想向上爬,也不想大红大紫,身在草丛中,了此一生也就如愿以偿了。这就是福气了。只是“本性难移”,时不时地还有点“匹夫之勇”。所以需要你这样的老人家不断地敲打敲打。这就是我对你“领情”的原因。就此打住。   

李羽立                       
浅说格调与性灵
清代论诗的“格调”与“性灵”两派,对诗歌的要求,各有主张。沈德潜认为“诗贵性情,亦需论法”。论法则是宗汉魏,宗盛唐,以温柔敦厚为“极则”要“比兴互陈,反复唱叹”“优柔善入”“婉而多风”“发乎情,止乎礼义”。袁枚认为:“诗写性灵,唯一吾所适。”更直截地说:“孔子说诗,可信者兴观群怨也,不可信者,温柔敦厚也。”这同是儒家的论点是否完全对立呢?孔颖达释“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性情柔和”“不切指事情”朱熹对兴观群怨也有解说,认为兴是感发志意(培养想像力)观是考见得失(提高观察力)群是和而不流(培养集体感)怨是怨而不怒(排遣胸中郁闷)。总体说来两方面的命题并不完全相悖、排斥。不是针尖对麦芒,而有近似退变、渗透之处。我们再读一读诗人们的作品:沈德潜有一首《江村》:“昔雾寒烟一望昏,秋风秋雨满江村。波浮衰草遥知岸,船入疏林竞入门。俭岁四邻无好语,愁人独夜有惊魂。子桑卧病经旬久,裹饭谁今古道存?”其间温柔敦厚不多,而兴观群怨皆及。袁枚的《箴作诗者》写道:“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究压邹、枚。物须少见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他要求解放传统的束缚,要求文学上的自由,方向是正确的。而“性情遭遇”“个人灵感”“灵犀一点”“存乎一心”也不是轻易就能“预支五百年新意”,就能成为“独领风骚数百年”的才子。  
再看唐代诗人的作品,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被誉为律诗的精品。“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也久为传诵。它们兴观群怨的要求俱备,格调高,是范例。少陵的《江畔独步寻花》“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目不暇接生趣盎然,能说这不是新鲜的感受,真实的性情?李白的视野、灵感又如何呢?他“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他与月光“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我与物心灵契合,同为一体。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阗。┈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又回到了现实当中。这格调与性灵同样影响着诗人的构思笔底。他们的区分近似于分析文学的形式与内容。孔子对此也有论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让二者相杂而适均,大概可以作为写作追求的目标吧!

拉犁人               
再说说对《野草》的一点看法:                              
1,《野草》需要批评,在上次的诗友通信中,彭公有一句话:“没有批评,没有争论,《野草》是没法子再进一步的。”我很赞成。“文章总是自己的好”这是一种阿Q式的陋习。《野草》过去也做过一些批评和自我批评,但是表层的,不够深入,所以收效甚微。今后应当就此作出制度性的安排才好。譬如单月或双月开一次《野草 》评议会,半年或一年对成员作品开一次研讨会;或聘请几位热心而高水平的师友作本刊特约评论员。等等。
2,《野草》需要包容,对于不同风格,不同水平,不同创意的作品要一视同仁,多元才是正常的,百花才是美丽的。当然,《野草》要有自己的主色调,要有自己的特点,否则,就不成为《野草 》了。   
3,《野草 》须要出精品,一个作家,一个诗人,一个刊物,只能以作品说话,以作品评价。唐诗三百首,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因为那都是精品呵。我们这些凡人,做得到吗?当然很难。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虚心学习,潜心创作,精心打磨,总是可以写出一些比较好的作品来的。愿与朋友们共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