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胡鸿近作
[打印本页]
作者:
王中陵
时间:
2019-2-24 10:41
标题:
胡鸿近作
胡鸿近作
五言诗
膝痒而搔背,背痒而搔膝。
剧秦非过秦,徒为世所疾。
闻李锐老逝世感作
不悲李锐亡,但悲宪政死。
谁持药棉签,更蘸龙胆紫!
题小尼观桃花图并自感生性顽纯学诗多年尚未窥堂奥
不识色即空,目过千百遍。
老尼问何如,依道桃花茜。
题红梅
生来便素妆,示人只高洁。
春风误相点,酒晕上玉靥。
杂咏
开窗有蝶来,双翅大于箑。
安用劳相过,漆园自可接。
题白莲
两处绝相似,绿衣白头翁。
从教秋情薄,不开春风中。
过成吉思汗陵
一生耕杀戮,岂以英雄目。
天道虽非仁,我心怜觳觫。
伤郭老
少曾歌屈子,文章何斐尔。
一从入彀中,只会颂圣体。
五言杂詩
梅也称玉妃,雪也称玉妃。
梅雪不相妒,粤犬更是非。
自嘲兼赠雁塔诸吟长用新韵并折腰体
少时学政治,长大不容谈。
诗多负能量,可是脑瓜顽?
戏答学人问老子出函谷缘何骑牛不骑马
宁须瞻马首,已发道之源。
不有牛腰大,安载五千言!
近来疏懒无甚诗思偶拾得前人牙慧两句补成一绝以撑门面
瘦马啮空槽,壮心千里遥。
苟非真绝足,谁意九方皋!
贺狼社成立二周年
百年非浪许,名社岂商量。
诗国存吾辈,何须追盛唐。
游景山口占一绝用折腰体
我来不吊古,吊古恐伤情。
那朝无后主,不必为崇祯。
过天安门广场因礼太祖纪念堂感作二首
其一用新韵
赖此水晶棺,圣容方可瞻。
转怜始皇帝,辛苦筑骊山。
五月十六日作
天风吹野马,大地走狂尘。
十载红羊劫,无非兽食人。
题诸葛武侯祠
三分扶汉祚,六出竭人谋。
星落惠陵冷,谁赓木马牛?
咏史
房星临大宛,天子讨西城。
归来负鼓车,何处作龙行?
奉赠熊盛元诗丈
修水生涪翁,柴桑长渊明。
江右三诗豪,晦窗出丰城。
注:熊盛元,字复初,号晦窗主人,江右剑邑人。为诗常怀忧世之心,诗风雅正且颇具风骨,为吾所景仰也。
杂咏六言二首
其一
曹刘事业几代,李杜文章万年。
要与古人商略,立功还逊立言。
其二
李杜汲深十丈,今人规模三尺。
剩有几个丈余,纷以大师自立。
竹枝词
一篙自去二三里,桐庐江水滑如油。
樵风粗过严陵濑,趁来那个落后头?
咏史
假王其实欠规模,但起蒯通胜千著。
四百年后隆中对,留与刘备三分略。
失题
借问相思何所拟,两心旦暮同量子。
但有时空便纠缠,不论契阔与生死。
七言
戊戌二月谒蔡锷墓时逢修宪通过用词韵并折腰体
九原何处可逃秦,千里来寻蔡锷魂。
忍看公死百年后,又出称孤道寡人!
题熊鉴《路边吟草》其四
生来风骨自嶙峋,只手凭谁敢批鳞。
十载洪荒劫不死,天留鉴老作诗人。
渝州感事
大吏封疆岂不才,五年二度剧堪哀。
宁知孙薄当时辈,不是官家政审来。
读李锐老《龙胆紫集》因题卷后
江山姓氏五千年,一例公侯伯子男。
几日人民真作主,不将宪政对牛弹!
题鹤图
一目闭来一目嗔,一足拳来一足伸。
双翼垂垂喙不动,知尔正起捕鱼心。
题秋山图
日上秋山一指峰,半腰云雾水叮咚。
渔父归来看不厌,细数霓裳着几重。
题苏武忠节图
海上羝羊无类雌,徒把一竿节仗持。
麒麟阁上笔力浅,不画羝羊思乳儿。
过岳庙题七言绝句二首其二
十年河朔篑一功,十二金牌竟匆匆。
造语三字人必死,谁人不疑宋高宗。
七言
丫髻山漫兴
修将娉婷骨珊珊,拈来云带作秋千。
荡在丫髻南北峰,冷看铁炉壑舟迁。
注:丫髻、铁炉俱山名,在中山境内。
题严陵钓台
桐庐江上一丝风,收却云台不样功。
治世箴言存两句,持此中兴不落空。
注:子陵戒君房(大司徒侯霸字)曰:“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两句,已举致世之大本。毛泽东《讲堂录》曰:“严光,东汉气节之士也。光武既立,徵之,不就。访之,以安车迎至。帝坐匡床请出,光卧应日:‘尧舜在上,下有巢由。’当光之至也,大司徒侯霸迎之。光与书曰:‘君房足下,致位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侯以书览帝,帝日:‘狂奴故态也。’后世论光不出为非。不知光者,帝者之师也。受业太学时,光武受其教已不少。故光武出而办天下之事,光即力讲气节,正风俗而传教于后世。且光于专制之代,不屈于帝王,高尚不可及哉。”
代人寄远用词韵并折腰体
欲裁尺素易,独表寸心难。
旧国云常到,他乡雨不寒。
玄鬓无重绿,柔荑当自怜。
何时同剪烛,絮语到更阑。
戊戌回望走笔
梅蒲乐不支,醉玩二人转。
三胖仍祖业,一心搞单干。
北国不足慕,东邻实可羡。
二月春风时,赵国修了宪。
戊戌都门感事
中兴有长策,公卿推共主。
十载流光迫,丛台不尽舞。
但期击壤乐,宁生嫠纬苦。
借他二十年,吾亦沾法雨。
读古诗十九首感作
作诗本无法,但驰心所鹜。
后人拘声律,往往失高步。
八病竞刻削,古风日凋丧。
伤哉十九首,邈矣成绝唱。
杂言
宁知真,不是假。
驴非驴,马非马。
党在上,民在下。
国居中,作缓冲。
一朝过堂泪如洗,
忏悔还能识大体:
党国人民依次第,
周也是,薄也是,
徐也是,郭也是,
孙也是…
欢迎光临 雁塔之声 诗刊网络版 (http://yantazhisheng.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