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尹贤诗词
[打印本页]
作者:
王中陵
时间:
2021-5-31 09:22
标题:
尹贤诗词
尹贤,四川武胜人,生于1929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在兰州铁一中任教多年。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楹联学会顾问,曾任甘肃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甘肃诗词》主编,《陇风》创始人,《中华诗词》特约撰稿人。倡导新声韵。主要著作有:
《唐诗绝句选讲》(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
《爱国诗词选讲》(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
《诗韵手册》(甘肃教育出版社1991年)
《望蜀斋诗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
《诗词写作指导》(花城出版社1999年)
《对联写作指导》(花城出版社2001年)
《断金录》(天马出版社2003年,合著)
《诗韵诗词曲选评》(国际炎黄出版社2004年)
《古人论诗创作》(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年)
《今韵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出版社2017年)
尹贤先生今年93岁了,至今耳聪目明,精神矍铄,望之若神仙中人。尹老在甘肃格律诗坛乃至在全国格律诗坛都是颇有声望的。曾参与创建甘肃省诗词学会的会刊《甘肃诗词》,并曾担任主编。尹老性情恬淡,眼界开阔,学识渊博,理论深湛。多年来编写著作多种,用于普及诗词基本知识、指导诗词楹联写作,嘉惠后生,功莫大焉。中华诗词学会原副会长、中华诗词研究院原院长、线装书局原总经理易行(周兴俊)为其《古人论诗创作》一书作序言道:“毫不夸张的说,尹贤先生选编的这部《古人论诗创作》堪称古体诗词创作的《论语》,是诗家必读。……联想到他数十年来对诗艺的孜孜以求,对诗词发展改革的殚精竭虑,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尹老即大力推动诗词改革创新,倡导新声今韵,与当时的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霍松林、易行,现在的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主编高昌等诗界巨擘相鼓呼,不遗余力倡导推行新声今韵,成效卓著。同样大力倡导新声韵的中华诗词学会原常务副会长、《中华诗词》社社长李文朝为其《今韵诗词三百首》所作的序言中对尹老倡导新声韵给予了高度评价:“多年来一直坚持宣传推广今韵的尹贤诗家,固守初心,矢志不移,耄耋之年同友人选编成《今韵诗词三百首》,令人欣慰和感动。此书对当代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将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今征得尹老首肯,将其旧作今韵诗词若干刊发,以窥云豹之斑。海洋不揣固陋,作了粗浅的点评,以与广大诗家共同学习。
珍珠滩瀑布
洪流奔泻震人神,冲壑击石力万钧。
恍见腾空白马跃,通天河上过唐僧。
评语:笔力遒劲,描摹生动。后两句设喻 新奇有味,读来如逢真景,诗意盎然。
图片
观九寨千古情演出
鼙鼓羌歌动地来,逻莎金殿喜筵开。
民族情谊千秋在,最感人心是救灾。
评语:首句构思巧妙,劈面而来的是藏羌民族风情,次句承接而言当年吐蕃王庭故事,后两句转结在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可谓章法老练,结构妥帖。
图片
鼓浪屿林巧稚纪念园
塑像家山绿树间,从容娴静似生前。
精研妇产科学术,光耀中华二百年。
评语:章法得当,表达通畅。
图片
缅怀刘章诗家
融古于今语亦新,天然格律性情真。
觅诗仍向秋山去,不入大流独步寻。
评语:言简而意完。重点在于提炼出刘章老诗作的特色,如语新情真,不随大流,融古于今等等。
图片
读鸿翥长篇小说《谷底松》
一
不效时髦奇异装,章回叙事更周详。
众多人物音容见,俗语俚言川味长。
二
秉持正义写良知,时代风云笔下驰。
苦辣酸甜悲喜泪,是文是史又如诗。
评语:两首表达通畅,思路清晰。
图片
赴厦门途中念厦门
鹭江鼓浪绿生波,烟雨万家今若何?
可有新楼居硕鼠,能无毒气致沉疴?
村名集美典型在,岩号日光冠盖多。
欲请白鸥来告我,官民何处已谐和?
评语:此作尹老别有怀抱,当是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也。章法纯熟,对仗工巧。
图片
怀念江婴老
鹭岛一别思怆然,遥隔陇树蓟门烟。
知君怒陷丙丁火,闻友悲歌己亥篇。
嫉恶驱邪心不悔,石击锤打骨仍坚。
期颐寿庆今非远,编外新词我必观。
评语:起承转合章法老练,首尾两联切“怀念”,颔颈两联对仗工巧,赞江婴老的风骨,“丙丁火”下语精巧可喜,可能既指自然之火,也指无形的隐喻之火。“己亥篇”应该指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龚氏此组杂诗以伤时愤世为主旨,此处引用必有所指。
图片
忆母校南充高中
难忘果州江水清,世称学府号嘉陵。
心燃闻道熊熊火,眼亮求知闪闪灯。
绛帐常呼速狮吼,芸窗互励待鸡鸣。
桑田沧海多歧路,夙愿难酬憾此生。
评语:中间两联对仗工巧,刻画精微。值得称道。
图片
采桑子·帽天山动物化石群
寰球瞩目纪寒武,此地澄江,生物海洋,软体节肢乐未央。
并非进化无突变,天地玄黄,脊索张扬,生命奏鸣新乐章。
评语:以古典诗词写新科学、新事物,的确是需要诗人精心构思、大费周章的。此作篇幅短小,但剪裁嵌用了许多新词汇,较好地表达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这一科学事件。
图片
浣溪沙·祝贺中国农民书画展开幕
一
喜看神州杨柳青,黄鹂应和子规鸣。春来好雨绿田塍。
岁岁有“鱼”多笑语,家家通电有歌声。榜书年画入荧屏。
二
万里长江何处源?昆仑莽莽有平滩。文明自始在民间。
疏淡朴实含至理,清新劲健寓真传。艺坛刮目竞相观。
评语:前一首写景清丽,语调轻快,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农村田园风光。后一首以议论出之,下片对仗句概括精当,得出艺术来自民间,农民书画颇有可观的结论。
图片
踏莎行·大明湖
翠柳摇风,汀洲宿雾,田田荷叶余朝露。一湖玉液闪银光,画船迎日游人渡。
檐下漆新,室中图古,济南名士知无数。泉城无怪涌清泉,明湖恬静如慈母。
评语:此词大有北宋秦九、柳七之温婉。“济南名士句”用老杜“历下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典故,末句将大明湖比作慈母,设喻十分新奇贴切。
图片
水调歌头·记毕业生退休后谢师恩
哽咽竟良久,拭泪始发音:今日备筵相请,只为谢师恩。遥想当年在校,每日课堂内外,上下语谆谆。基础打牢固,数理化兼文。
德和艺,师垂范,喜双馨。学生全部工作,无愧对国人。放眼花繁果盛,端赖园丁养护,沃土入根深。身退闲暇了,岁岁念师尊。
评语:上阕叙事,写自己的学生毕业后来探望谢恩;下阕抒情,写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得到弘扬,实堪欣慰。此词用语平实,感情真挚。气脉通畅,格调轻松。由此可知,诗词表达之成功,原不在辞藻之华美,押韵之新旧。
图片
鹧鸪天· 读高昌《百年中国的
感情气候——20世纪诗词赏鉴》
似在山阴路上行,一丘才过又峰迎。蝶追花气纷然过,鸟立枝头自在鸣。
书往事,记征程,各开生面见原形。风云世纪天翻覆,鹏鷃鱼龙任论评。
评语:首句用《世说新语·言语》典故:“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此典原意为赞美越州山水清嘉,令人目不暇接。此处在于赞美本书佳作迭出。后一句承前句意,将书中佳作比喻为奇峰秀岭。后两句暗用毛泽东主席提出的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双百方针”,“蝶追花气句”应指“百花齐放”,“鸟立枝头句”应指“百家争鸣”。整个上阕高度概括了本书的特色,读者可以想见书的内容的精彩和风格的多样。下阕偏于议论,重在突出 高昌先生对作品的“赏鉴”,指出诗词中反映的往事征程和风云世纪,都在评论者笔下做出了如同鲲鹏、燕雀、小鱼、飞龙一般的生动而精确的点评。此词颇有蕴藉之风致,用典虽多,然意象丰满,思路清晰,故知新声韵诗词也可以是“骚雅”的,而非一些人所鄙夷的新声韵诗词是浅露庸俗的。
(点评嘉宾 廖海洋)
欢迎光临 雁塔之声 诗刊网络版 (http://yantazhisheng.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