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袁培根:两节课学会写诗 [打印本页]

作者: 王中陵    时间: 2021-6-22 09:51     标题: 袁培根:两节课学会写诗

两节课学会写诗
圭塘诗社 袁培根
袁培根,男,一九五一年一月出生,长沙人,幼年残疾,少年失怙,中年下岗,老年伏枥犹壮鸣不已。

今天交流的题目:两节课学会写诗
声明一下:有关诗的一些基础知识,并非是我个人的专利,应该说,是共识,许多人都这样讲课,我这里已经不知道是多少次转手批发了。
说到诗词,真有不少感慨。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从远古没有文字的时候,就有诗。
(简单讲讲诗史)葛天氏、击壤歌、诗经开篇……
孔夫子说诗,有四个字:兴观群怨。
对兴观群怨的基本解释是,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后泛指诗的社会功能。
我的解释不一样。
有灵感有创作的冲动即兴。
写出来是让别人看的即观。
进入诗坛圈子即群。
作品一定要有情感即怨。
我认为,学诗词,一靠天分,二靠勤奋,有天分的,可以学出来,能勤奋的,可以学出来,既没天分,又不勤奋的,都只能吃瓜打酱油。
诗词,不是所有爱诗词的人就能学会写诗词的。
全国各地老年大学,都开办诗词学习班,学员过百万之众,有的读了一二十年,但我还真的觉得老年大学中学诗词的人,能写出好作品的,不到万分之一,百万大众之中,能有十来个就了不得了。
我认为,学诗词,就要和那些会写诗词的人一起玩。我曾经对一位退伍之前是团政治部主任的人说过一句话:你学不会诗词。他问为什么,我说,你想想,你和哪些人一起做诗词交流活动?那些人是不是都会写诗词?他一想,笑了,说,袁老师你说得对,和我一起交流诗词的人,确实都写不出好诗词。
这就好比我们下棋要找会下棋的人,打牌要找会打牌的人一个道理。
和会下棋的人下棋,和会打牌的人打牌,才有乐趣,才能提高棋艺提高牌艺。
学诗词就要和会写诗词的人玩。
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一起玩,李白和孟浩然、杜甫一起玩,苏轼和王安石、黄庭坚、秦少游一起玩,毛泽东和柳亚子一起玩,从古至今,都是这样,叫做“臭味相投”。
清代有个叫王士禛的人,在扬州做过官,相当于今天的扬州市委书记兼扬州市长,他常邀集一些诗人在一起写诗玩,比如有一次搞了一个“红桥诗会”,十多人都填《浣溪沙》,一时传遍天下,各地的文人墨客齐聚扬州,甚至王士禛离开扬州几十年后还是如此,诗坛出现了“广陵现象”,热闹得很。
我认为,学诗词,就要和抽烟喝酒一样,要上瘾,有事没事就去读诗,开卷有益,手不释卷。要痴迷到像唐代诗人杨巨源一样。
我认为,学诗词,必须要靠积累,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肚子里一定要塞满书,就像水缸装水,满了才能溢出来。
塞哪些书呢?
向各位推荐以下几本书: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朱东润编)
《唐诗别裁集》(岳麓书社出版,沈德全编)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俞陛云编)
《唐宋词格律》(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龙榆生著)
《诗韵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编)
这是几本必备的书,其他书籍可以博览。
读书,要读进去、读出来。
读进去,指读熟读懂。
读出来,指读出声音,还指不唯书。比如,苏东坡老夫子的“拣尽寒枝不肯栖……”
读出声音,不要用普通话,要用地方话。
(略讲吟诵。试读: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和毛泽东长征。)
读诗,看到喜欢的,就要背熟。
能背熟的,建议写读书笔记,分析作品的立意、篇章结构、写作手法,并逐字标出字声平仄和韵脚,识别字声以及韵部。这样做,不仅可以逐渐熟悉字声和韵部,而且可以积累大量词汇,而且还可以逐步学会动笔。
学诗词,还要真正的虚心。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写得好,听不得批评意见。
学诗词,我们要搞懂的,简单的说,只有三个问题:
一是“何谓诗”?
二是“怎么写”?
三是“写什么”?
何谓诗?
说法多种多样,但无论哪种说法,都离不开这一点:用语言文字做载体,用规定的格式和语音韵律,表达自己想说出来的心里的东西。
我们来看看,诗字是怎么样写的:
从“泥土”里一寸寸冒出来的语言,这就是“詩”。
诗,广义的说,有中国诗,有外国诗。
中国诗,有旧体诗,有新体诗。
我们今天只谈中国旧体诗。
中国的旧体诗,大致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词。
从诗的产生、发展的历史看,先有古体诗,后有近体诗。
古体诗,即乐府、歌行、古风等。
近体诗,也就是常说的格律诗。
我们一般把古体诗和近体诗统称为“旧体诗”,以区别于现代的自由体新诗。
怎么写?
分三个问题讲。
第一个问题:体裁和字声。
古风: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
以七言诗为例:
王勃《滕王阁》(讲讲换韵)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白居易《长恨歌》
格律诗:(一韵到底)
下面讲讲格律诗的四个基本形态:
平起不入韵式(讲讲首句可押可不押和借用邻韵。比如“清明时节雨纷纷……”)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律诗,重叠一遍即可。
如: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但入韵式的第五句,要做改动,第五句的第五、七字位改动一下。如: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绝五律去掉前面两个字。
由以上四种形态可以变换出另外十二种格式。这里不做展开讨论,自己从前人作品中可以推导出来。
总之,一三五基本不论,二四六一定分明。比如前面讲到的清明时节雨纷纷……

五绝:白日依山尽……(讲讲:节拍、相对相粘)
七绝:两个黄鹂鸣翠柳……(讲讲:节拍、相对相粘)

五律:
春望用老杜同题韵(五言首句多不押韵)
冬春交际日,瘟疫困城深。
肺作玻璃体,官为榆木心。
山河戴口罩,红会管黄金。
发短无搔已,仍须护丑簪。

七律:
夜读
圭塘月影上危楼,灯下难眠思不休。(七言首句多押韵)
有百余年庚子劫,滴多少血大江流。
屡从书里来寻解,试向人间去熨愁。
长叹低端无一用,宽衣只作喘吴牛。

字声:平上去入。不要用新韵。(为什么不要用新韵……)
讲讲平水韵。
上平声15个韵目。
下平声15个韵目。
上声29个韵目。
去声30个韵目。
入声17个韵目。
合计106个韵目。
格律诗,只能同一个韵目通押。
古风,邻韵通押。什么是邻韵,大家百度自学。
平声韵、仄声韵不能混用(词,按谱,下面讲词的时候再说)。

词韵,是在平水韵基础上整理出来的。
曲韵,按中原音韵、十三辙处理。

第二个问题:立意和结构。
立意,就是想说什么,这个“意”,是否有价值,是否与众不同。
比如,鹅鹅鹅……,这个就没有什么“意”。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意在后二句。

苏东坡说过一句话“善画者画意不画形,善诗者道意不道名”。《中山诗话》中也说到:“诗应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
大家都知道“诗言志”这句话,这里的“志”是指什么呢?“志”就是“意”,就是指你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心意。你写诗的目的,也是要表达的这个“意”。写诗不是写小说,更不是记流水帐,写诗的主要功能目的就是“言志”。
我理解诗言志,志,通誌,誌,就是记录,就是把想到的、看到的、听到的,用诗写出来。

写诗须先立意。
我们每个人的性格及情趣不同,所遇到的情况和环境也千变万化,每个人的写作风格和习惯也是不同的。那么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块垒就各不相同,所要立的意也是不同的。没有块垒的催动,我们不会去写诗,想去写诗,必然有所立意。所以,我们表达出来的情调和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意象不同。
有了这个意,我们才能去谋篇策划,才能去对我们将要写的东西进行布局安排。那么诗的写作中表达出来的意的格调,有分类吗?有规律可循吗?
有!
我们可以看一下司空图写的《二十四品诗》,将诗意分为了二十四个风格品位。现罗列如下:
01【含蓄】02【纤秾】03【悲慨】04【雄浑】
05【委曲】06【超诣】07【自然】08【豪放】
09【高古】10【清奇】11【形容】12【沉著】
13【飘逸】14【实境】15【流动】16【绮丽】
17【旷达】18【缜密】19【冲澹】20【疏野】
21【劲健】22【洗炼】23【典雅】24【精神】

清代的袁枚还写过一个《续诗品》,写有“崇意、精思、用笔、布格、结响、葆真、……”等等有32种之多,不一而足。皆可做参考,闲来读读,算是增加营养吧。
今天我们对这个不做深入探讨,大家自己也可以找相关资料阅读理解。
这里要强调的是,立意如何确定,决定了我们诗作的风格取向,当然也决定了我们今天所说的谋篇的如何谋划。
结构即谋篇,主要讲讲起承转合。(当然还有诗题。诗题很重要……)
关于起
简单介绍一下几种方法:
1,明起----所谓“明起”,是开篇就将题面说出,不加任何掩饰。
如:虢国夫人(杜甫)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
起句直入主题,适合初学诗者,简单。

2,暗起----暗起,就是起句不见题字,但是含有题的意思在起中。
如:咏石灰(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碎骨粉身终不顾,只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起句不点题,却含题意,给人想象空间大,艺术性比较强。

3,陪起----先借别的事物,然后再引出本题来。
如:寒食(韩翃hóng)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腊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起句不说“寒食”,而用“春城飞花”眼前之景色作陪同,推出题目来。

4,反起----不从题目正面说起,而从反面引出本题来
如: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
诗本是写喜事的,却先从“无邻”“荒”“贫”等悲凉景象反着说,以此点出外弟之肯来为“可喜”之事。

5,引起----不先说题目,而由眼中所见景物,以引出正意。
如: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6,兴起----由心中所怀之感想,引出题目的本意。
如:渡汉江(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入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先写出心中所感于旅居岭南之外,年复一年而音讯断绝,以引出题意渡汉江。

关于承
诗的承接之法,要点是紧接起联(在绝为句,下同),写景色,写情绪,都要不松不紧,若即若离。与起句的气脉要连贯而不可断了。接续起联,但不要和起联一样的平行描写,要有所递进,或者舒展。承联适宜匀称舒缓一些,尽量不要用很突兀很激昂的情绪表达。基本原则是跟着起句走,注意这个“跟”字,要跟的住。说白了就是一个连贯性。
先看个例子:落花(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来看这颔联“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就是承接首联“花乱飞”的“意”,而更为补足,且亦关合题旨,一脉相承。

再看个七绝的例子: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题目是个“怨”但起句却不写怨,却写了个“不知愁”,是就是前面讲“起法”时说的“反起之法”。
这里,我们注意一下第二句,用凝妆上楼的姿态,接着描写那个“不知愁”。意思很连贯吧?至于真不愁还是假不愁,那交给下面处理。

承,的任务就是接和续。
一般的来讲,起联点出个意象,或是景,或是情,承联呢,就是铺展这个意象,把这个意象铺的充分一些,铺足它。目的,就是为后面的“转”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你要是铺的过分夸张了,突兀了,整大了,后面的“转”就不好处理了。如果后面再重新来描述景色,或铺垫情绪背景,则使诗意为之一顿。失之流畅,这就难看了。

关于转
诗的“转”非常重要。转本身就是一个小的跳跃,从景到情的跳跃,从量到质的跳跃,从平铺直叙到诗意的高潮。
所谓的转,就是要有一个变化,要有一个提升。
转的概念好理解,转的处理却需谨慎。转要转得使诗为一振,精神起来,又不能转的脱离了主题。
转的基础是前面的铺垫。没有前面两联充足的描写做铺垫,也很难转出精彩来。
这就相当于跳远。跳远比赛时我们看到运动员都需要有个助跑,跑的目的是起步,提速,为这一跳而提供能量。跑的慢了,跳的就不远了。助跑速度快了,跃起时在空中的时间就长,还可以潇洒的空中漫步几下呢。起承转合中的转,就相当于这一跃。而起联和承联,就相当于助跑了。
所以,“转”是诗意的一种“提升”(跃起),但又不能是没有准备的提升。
诗本身是个一整体,是句及联的有机组合,哪一部分都很重要,各联各句,各司其职。在转这里,担当的就是要出头露脸的角色,所以,我们要好好“包装”它,让它精彩亮相。
律诗的特点,讲究的是工典之美,其中二联是要求对仗的。形式上看这两联有统一协调性。但如果你真的把两联写成一个模子,那就失败了。因为,颔联和颈联是需要有个变化,在对仗的形式上,在句式的组织上,在意的表达上,都要有个落差,要有变化。所以,在律诗中,诗意的转是相对平稳的,有框架下的转。转的比较斯文。
绝句,尤其是七绝,转就要格外的强调“突兀”的特点了。
七绝的特点与律不同,它不需要那么慢条斯理的含蓄工典。因为绝句字少,所以要想把诗意充分表达好,就要鲜明。在转处,更要使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惊,这样才能达到适合它体裁的应有的艺术效果。
我们为了达到这个效果,通常要采取特殊的手段。
常见的,是采用“疑问句”“否定句”“否定之否定句”等等。
这类的句子,具有吸引眼球的效果。从构建诗意的角度来说,就是突出“亮点”,写七绝,其实就是盖高楼。而转句,就是最高层。七绝的转句往往是和结句配合起来的。有时形成一问一答的形式。
至于五绝,五绝的要点是四句之间整体的错落感。转的作用另有不同。它重在音节的把握上,必要时,可以考虑用哪种声调更合。

现在介绍几种传统的近体诗“转”的方法,给大家参考一下。
1,进一层转法。
就是在转处进行递进式的描写。重要之点是与前面起和承的联系连贯,可以避免转的飞了。这属于比较工稳的转法。

如: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主题是月夜,第一第二句是从正面写的,而第三句从“月夜”进一层落笔,转到春天之气候,以此来触动春愁。这类的转法,称为“进一层转法”。

2,退一步转法。
是从题目的本意退一步来叙述。
主要是从时空变化上落笔,用时差位差来表现,或者提出一种假设来转。有时可以相当于我们写作文时说的那种“倒叙”等等。目的还是形成一定的变化。

如:江村即事(司空曙)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纵然”二字有“或许如此”及“不过如此”之意。既能呼应上文之“不系船、正堪眠”,又能照顾下文“只在芦花浅水边”之句。这类的“转”我们称为“退一步转法”。

3,反转法。
就是从正面描写转为反面描写,是与起承相反的情绪描写。
但注意,其主旨还是一致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刻画而已。不同的节点之处,就是这个转。

如:春思(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却,春日偏能惹恨长。

前两句写轻快之乐趣,而转句却忽然写“愁”,对上文进行一反面描写。

如:淮上喜会梁川故人(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对秋山。

可以看到,第三联起,由喜转悲的变化。

4,扩转法。
就是从转句起,扩大描写的范围。

如: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里我们主要看这点---由“白露明月”转而忆及分散于四方之兄弟,范围境界扩展开来。

关于合
就是诗之收尾了,也称为“结”。
结句又称“断句”或“落句”。在绝诗是第四句,在律诗则为第四联。结句之意,即是将前面三句或三联,作一总结以为收束。

“结”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明白,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处理好的。
诗的结,最能体现作者的底蕴厚薄,以及他的写作风格了。结有千种,毫无模式可言,但大体遵循的规律,还是要以扣题为主。收拢全篇,并发散诗思于诗外,使人读后留有余味为最佳。
于七律而言,因为经常起的比较平稳,所以结的也往往淡然而收。余味淡雅,意境悠长。律的结基本是扣合全篇而做一整合得出的结论,或由此展开的联想。
有时,律诗的前几联都用来做铺垫性的描写,而把转放在了结联上。对前面的描写做一总的意念上的提升。
但于绝句而言,往往的配合转句而来的。或做一问一答,或做自由发散。不一而足。
谋篇,不仅讲起承转合,而且诗中的句子,也要讲究句式的参差不齐。

如: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我们来看:
第二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第三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简析一下各字位的词性以及句式结构)

立意、谋篇,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个系统工程,没有一定的程序。比如,你可以先立意后谋篇再拟题。你也可以先拟题再立意再谋篇。你还可以先写出一句二句,再展开,围绕着这一句二句将前后的句子补足。
立意的意,不一定就是题,但题一定离不开意。
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问刘十九,只是诗题,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二句才是立意。

第三个问题:选择韵部。
合理的选择韵部,有利于调度自己所掌握的词汇,还有利于表达自己想宣泄的情绪。
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选择的是【一先】这个韵目。这个韵目,可以用“船”字,门泊东吴万里船,这句话,可以表达他即将坐船到长沙去的高兴心情。如果改一个韵目: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入青云。云字在【十二文】,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一句就用不上去了,可以去长沙的高兴心情就难以表达出来。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他要说登楼,选择了【十一尤】韵目,于是王之涣酣畅的吟出了流传千古的著名诗篇:白日依山尽……当年他若这样写: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来。那么。后面就不能用“更上一层楼”这一句了。而登鹳雀楼,注定了只能是登楼,登其他任何东西,都不理想而失去诗味。
格律诗,还要注意避免犯这几个毛病。
以前说的“四声八病”,我们不必那么讲究,但“孤平”、“三平尾”、“四平头”、“上尾”、“挤韵”、“撞韵”这几个毛病。还是要注意的,尤其“孤平”、“三平尾”这两个问题,算大忌。

习诗三绝句
学语牙牙口必张,蹒跚走步迹行行。
人前尽可装萌样,敢把鹅鹅曲项扬。(通顺的写出诗来)

诵得千篇把卷开,文章进肚酒盈杯。
春风桃李扬州月,佳景天然涌出来。(艺术化)

登高两袖带云烟,更上层楼好会仙。
琼阁瑶池留不得,人间才有杏花天。(有生活接地气)

写什么?
写什么,是一个大问题,同时也算不上是一个问题。
如果把诗词当成政治工具,写什么,真的是个问题,只能把诗词当成说教。
但是我们历来主张百花齐放,诗词可以反映人间百态,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写什么就真不是问题。

写生活,是必然的唯一的答案。
离开生活的诗词,只不过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是无病呻吟,是言之无物。
离开生活的诗词,写得再漂亮,读起来也索然无味。

可以写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比如:
写吃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写喝酒,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写睡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写读书,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写山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写交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写春节,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写落雨,帘外雨潺潺。
写下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写春天,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写秋天,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写打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写送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写迎客,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写咏史,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写抒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还可以檃栝,可以步韵,可以集句……

举几首我写的东西为例。
西江月•甲午初春客居沪上
二月迟来春讯,申城尚觉冬寒。连绵淫雨洒人寰,淅沥檐声一片。    梦醒原知是客,灯明却更难欢。低吟谁与怅乡关,共把乡愁遣散。

长沙湘江大道猴子石小憩
盈盈脉脉大川流,歇马长堤望橘洲。
近百年来多少事,江声细诉入春秋。

天华山
天华山上雨漫漫,望麓台前斜倚栏。
犹忆当时龙虎斗,万年松下燕衣寒。

小饮
闲适依黄绮,村醪三二杯。
趋林闻鸟语,采菊一支回。

中饮
东西知大概,山水最分明。
细与论秦楚,醺然酒后清。

大饮
连日鲸吞状,乌云共彩霞。
钧天失颜色,四处可为家。

宋教仁殉难日有题
力推宪政数先生,未料枪声作应声。
国有疑难谁解释,春风不到北京城。

看诗词公众号杂感
龙凤和鸣复管弦,侧身仰望九重天。
功夫不及秋闱榜,我在诗坛门外边。

野草
垄上春秋客,茫茫死复生。
相从风水火,一任雪霜盟。
月下虫鸣寂,山间叶落轻。(虫在草下鸣,叶在草上落)
葱茏妆大地,素面向光明。

清明祭杜甫
官宦人家落魄生,羽裘花马是曾经。
一从安史燃烽火,便有川湘写尾声。
诗格虽高谁易识,百年多病自难行。
故园心若真归豫,南亩桑田亦可耕。

比如,父亲节来了,网上又是“父亲”诗泛滥成灾。
每个人的父亲,虽有共性,但更多的应是个性,是不一样的。
如果张三李四王五写父亲,写出来大同小异千篇一律,这样写父亲的诗词,就失去了艺术感染力。
写父亲,要抓住自己父亲与別人父亲的不同之处,切入一个角度,从细节上去描写,这样才能突出“自己的父亲”,读者也可从中感悟到作者的父亲的形象,也能引起共鸣。

父殇
六月飞霜寒彻天,慈严已去九霄眠。
为家为国身甘死,对母对儿心实悬。
米袋煤槽皆不足,青春事业两难全。
出门一个回头望,印我眸中六十年。
注:我父亲于1962年6月12日因公殉职,时年仅三十五岁。

简单的说说词。
词,说到底也是诗,不过,与诗有几点不同。
第一个不同之处,诗的体裁格式简单,也就是古风,绝句,律诗三大种;而词却有800多种调2000多个体例,每一个词调都有各自不一样的体裁格式。(字数句数)
第二个不同之处,诗的音韵规则简单,词的音韵规则和词调一样,每一个词调,就有其自身规定的音韵规则。(字声平仄、押韵以及不同的韵格:平韵格、仄韵格、转换格、通叶格、错叶格,参考龙谱。)
第三个不同之处,在于题。诗,每首都有各自的诗题。词,可以用词调名作题,也可以另加副题。词在有了副题以后,副题即题,而词调名不再有“题”的作用,仅仅表示该词是依词调名的“谱”而已

学习填词,要搞清楚词谱,熟悉该调的声情适宜于写什么内容什么情调。
想填某个词调,就去熟读该词的前人经典作品几十首,从中摸索出该词的字数、句数、句子字声平仄的安排、对偶处、领字处、句读处、押韵、分段,以及情味。
比如:
捣练子,适合写女人思念远方戍边征战的男人。
小重山,适合写闺怨、悲情。
一剪梅,声情低抑,不能慷慨激昂。
破阵子,要有激壮声容的味道,不能忧郁悲伤。
等等。

最后,介绍我总结的几条学习诗词的心得。
热爱诗词三境界
初级境界:人面桃花相映红。
中级境界:画眉深浅入时无。
高级境界:却话巴山夜雨时。

四层楼诗论
第一层楼:通顺的写出来。
如: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泼清波。

第二层楼:艺术的写出来。
如: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第三层楼:含蓄的写出来。
如:
独岭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第四层楼:独特的写出来。
如: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扣好六粒扣子,才能写好诗词
第一扣:明辨字声音韵和体裁规则。
第二扣:为有事有情而发,不无病呻吟,不附庸风雅。
第三扣:命题精巧确切,题文相互辉映。
第四扣:结构玲珑,高低起伏合宜。
第五扣:立意出新,韵味含蓄深邃。
第六扣:储备粮草。古诗文多读几本。

诗词功力五重天
一,懂规则,能写出合格的作品,是为“入门”。
二,懂含蓄蕴藉,有一定意境,是为“登堂入室”。
三,能初步形成个人风格,是为“小成”。
四,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作品堪称典范,是为“大成”。
五,十分完善,站到了古人的肩上,有传世之作,是为“登峰造极”。













何雨淮  23:17

卜算子  
悼女大学生被黑人所杀
        何雨淮
美地黑人亡,
顿足捶胸泣。
央视华姨骂语癫,
考妣如新卒。

今恸女儿夭,
非裔行凶迹。
央视华姨甚处藏?
公义何人恤!

袁文庆  23:56

父亲逝世五十週年竟无泪以祭
帽遮千壑雨,涧隐一清流。
夙有凌云笔,无缘写字楼。
庸医多病苦,乱世岂闲愁。
更向江波去,残枝不系舟。
东阁
偶作
天命諒無何。緒年睜眼過。
交情欲欸乃,朋友獨哦呵。
野性憐凋謝,機心費琢磨。
一場將落幕,入戲不為多。
王中陵  08:21

永不叛党
揀个东床怕变心,
天孙经纬暗沉吟。
回顾顺章忧董永,
负妾如何费酌斟。

西安王中陵  08:54

圭塘诗社丛书:两节课学会写诗

原创 圭塘诗社袁培根 惊尘集 昨天



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信息


圭塘诗社丛书




作者:袁培根,男,一九五一年一月出生,长沙人,幼年残疾,少年失怙,中年下岗,老年伏枥犹壮鸣不已。


两节课学会写诗

袁培根





今天交流的题目:两节课学会写诗

声明一下:有关诗的一些基础知识,并非是我个人的专利,应该说,是共识,许多人都这样讲课,我这里已经不知道是多少次转手批发了。



说到诗词,真有不少感慨。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从远古没有文字的时候,就有诗。

(简单讲讲诗史)葛天氏、击壤歌、诗经开篇……



孔夫子说诗,有四个字:兴观群怨。

对兴观群怨的基本解释是,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后泛指诗的社会功能。



我的解释不一样。

有灵感有创作的冲动即兴。

写出来是让别人看的即观。

进入诗坛圈子即群。

作品一定要有情感即怨。



我认为,学诗词,一靠天分,二靠勤奋,有天分的,可以学出来,能勤奋的,可以学出来,既没天分,又不勤奋的,都只能吃瓜打酱油。

诗词,不是所有爱诗词的人就能学会写诗词的。

全国各地老年大学,都开办诗词学习班,学员过百万之众,有的读了一二十年,但我还真的觉得老年大学中学诗词的人,能写出好作品的,不到万分之一,百万大众之中,能有十来个就了不得了。



我认为,学诗词,就要和那些会写诗词的人一起玩。我曾经对一位退伍之前是团政治部主任的人说过一句话:你学不会诗词。他问为什么,我说,你想想,你和哪些人一起做诗词交流活动?那些人是不是都会写诗词?他一想,笑了,说,袁老师你说得对,和我一起交流诗词的人,确实都写不出好诗词。

这就好比我们下棋要找会下棋的人,打牌要找会打牌的人一个道理。

和会下棋的人下棋,和会打牌的人打牌,才有乐趣,才能提高棋艺提高牌艺。



学诗词就要和会写诗词的人玩。

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一起玩,李白和孟浩然、杜甫一起玩,苏轼和王安石、黄庭坚、秦少游一起玩,毛泽东和柳亚子一起玩,从古至今,都是这样,叫做“臭味相投”。

清代有个叫王士禛的人,在扬州做过官,相当于今天的扬州市委书记兼扬州市长,他常邀集一些诗人在一起写诗玩,比如有一次搞了一个“红桥诗会”,十多人都填《浣溪沙》,一时传遍天下,各地的文人墨客齐聚扬州,甚至王士禛离开扬州几十年后还是如此,诗坛出现了“广陵现象”,热闹得很。



我认为,学诗词,就要和抽烟喝酒一样,要上瘾,有事没事就去读诗,开卷有益,手不释卷。要痴迷到像唐代诗人杨巨源一样。



我认为,学诗词,必须要靠积累,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肚子里一定要塞满书,就像水缸装水,满了才能溢出来。




塞哪些书呢?

向各位推荐以下几本书: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朱东润编)

《唐诗别裁集》(岳麓书社出版,沈德全编)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俞陛云编)

《唐宋词格律》(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龙榆生著)

《诗韵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编)

这是几本必备的书,其他书籍可以博览。



读书,要读进去、读出来。

读进去,指读熟读懂。

读出来,指读出声音,还指不唯书。比如,苏东坡老夫子的“拣尽寒枝不肯栖……”



读出声音,不要用普通话,要用地方话。

(略讲吟诵。试读: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和毛泽东长征。)



读诗,看到喜欢的,就要背熟。

能背熟的,建议写读书笔记,分析作品的立意、篇章结构、写作手法,并逐字标出字声平仄和韵脚,识别字声以及韵部。这样做,不仅可以逐渐熟悉字声和韵部,而且可以积累大量词汇,而且还可以逐步学会动笔。



学诗词,还要真正的虚心。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写得好,听不得批评意见。




学诗词,我们要搞懂的,简单的说,只有三个问题:

一是“何谓诗”?

二是“怎么写”?

三是“写什么”?



  

何谓诗?

说法多种多样,但无论哪种说法,都离不开这一点:用语言文字做载体,用规定的格式和语音韵律,表达自己想说出来的心里的东西。



我们来看看,诗字是怎么样写的:

从“泥土”里一寸寸冒出来的语言,这就是“詩”。



诗,广义的说,有中国诗,有外国诗。

中国诗,有旧体诗,有新体诗。

我们今天只谈中国旧体诗。



中国的旧体诗,大致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词。

从诗的产生、发展的历史看,先有古体诗,后有近体诗。

古体诗,即乐府、歌行、古风等。

近体诗,也就是常说的格律诗。

我们一般把古体诗和近体诗统称为“旧体诗”,以区别于现代的自由体新诗。





怎么写?

分三个问题讲。

第一个问题:体裁和字声。



古风: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

以七言诗为例:

王勃《滕王阁》(讲讲换韵)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白居易《长恨歌》(手机百度搜索)



格律诗:(一韵到底)



下面讲讲格律诗的四个基本形态:

平起不入韵式(讲讲首句可押可不押和借用邻韵。比如“清明时节雨纷纷……”)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律诗,重叠一遍即可。

如: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但入韵式的第五句,要做改动,第五句的第五、七字位改动一下。如: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绝五律去掉前面两个字。

由以上四种形态可以变换出另外十二种格式。这里不做展开讨论,自己从前人作品中可以推导出来。

总之,一三五基本不论,二四六一定分明。比如前面讲到的清明时节雨纷纷……



五绝:白日依山尽……(讲讲:节拍、相对相粘)



七绝:两个黄鹂鸣翠柳……(讲讲:节拍、相对相粘)



五律:

春望用老杜同题韵(五言首句多不押韵)

冬春交际日,瘟疫困城深。

肺作玻璃体,官为榆木心。

山河戴口罩,红会管黄金。

发短无搔已,仍须护丑簪。



七律:

夜读

圭塘月影上危楼,灯下难眠思不休。(七言首句多押韵)

有百余年庚子劫,滴多少血大江流。

屡从书里来寻解,试向人间去熨愁。

长叹低端无一用,宽衣只作喘吴牛。



字声:平上去入。不要用新韵。(为什么不要用新韵…..)



讲讲平水韵。

上平声15个韵目。

下平声15个韵目。

上声29个韵目。

去声30个韵目。

入声17个韵目。

合计106个韵目。

格律诗,只能同一个韵目通押。

古风,邻韵通押。什么是邻韵,大家百度自学。

平声韵、仄声韵不能混用(词,按谱,下面讲词的时候再说)。



词韵,是在平水韵基础上整理出来的。

曲韵,按中原音韵、十三辙处理。



第二个问题:立意和结构。

立意,就是想说什么,这个“意”,是否有价值,是否与众不同。

比如,鹅鹅鹅……,这个就没有什么“意”。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意在后二句。



苏东坡说过一句话“善画者画意不画形,善诗者道意不道名”。《中山诗话》中也说到:“诗应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



大家都知道“诗言志”这句话,这里的“志”是指什么呢?“志”就是“意”,就是指你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心意。你写诗的目的,也是要表达的这个“意”。写诗不是写小说,更不是记流水帐,写诗的主要功能目的就是“言志”。

我理解诗言志,志,通誌,誌,就是记录,就是把想到的、看到的、听到的,用诗写出来。



写诗须先立意。

我们每个人的性格及情趣不同,所遇到的情况和环境也千变万化,每个人的写作风格和习惯也是不同的。那么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块垒就各不相同,所要立的意也是不同的。没有块垒的催动,我们不会去写诗,想去写诗,必然有所立意。所以,我们表达出来的情调和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意象不同。



有了这个意,我们才能去谋篇策划,才能去对我们将要写的东西进行布局安排。那么诗的写作中表达出来的意的格调,有分类吗?有规律可循吗?

有!

我们可以看一下司空图写的《二十四品诗》,将诗意分为了二十四个风格品位。现罗列如下:

01【含蓄】02【纤秾】03【悲慨】04【雄浑】

05【委曲】06【超诣】07【自然】08【豪放】

09【高古】10【清奇】11【形容】12【沉著】

13【飘逸】14【实境】15【流动】16【绮丽】

17【旷达】18【缜密】19【冲澹】20【疏野】

21【劲健】22【洗炼】23【典雅】24【精神】



清代的袁枚还写过一个《续诗品》,写有“崇意、精思、用笔、布格、结响、葆真、……”等等有32种之多,不一而足。皆可做参考,闲来读读,算是增加营养吧。



今天我们对这个不做深入探讨,大家自己也可以找相关资料阅读理解。

这里要强调的是,立意如何确定,决定了我们诗作的风格取向,当然也决定了我们今天所说的谋篇的如何谋划。










结构即谋篇,主要讲讲起承转合。(当然还有诗题。诗题很重要……)



关于起

简单介绍一下几种方法:

1,明起----所谓“明起”,是开篇就将题面说出,不加任何掩饰。

如:虢国夫人(杜甫)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

起句直入主题,适合初学诗者,简单。



2,暗起----暗起,就是起句不见题字,但是含有题的意思在起中。

如:咏石灰(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碎骨粉身终不顾,只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起句不点题,却含题意,给人想象空间大,艺术性比较强。



3,陪起----先借别的事物,然后再引出本题来。

如:寒食(韩翃hóng)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腊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起句不说“寒食”,而用“春城飞花”眼前之景色作陪同,推出题目来。



4,反起----不从题目正面说起,而从反面引出本题来

如: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

诗本是写喜事的,却先从“无邻”“荒”“贫”等悲凉景象反着说,以此点出外弟之肯来为“可喜”之事。



5,引起----不先说题目,而由眼中所见景物,以引出正意。

如: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6,兴起----由心中所怀之感想,引出题目的本意。

如:渡汉江(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入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先写出心中所感于旅居岭南之外,年复一年而音讯断绝,以引出题意渡汉江。



关于承

诗的承接之法,要点是紧接起联(在绝为句,下同),写景色,写情绪,都要不松不紧,若即若离。与起句的气脉要连贯而不可断了。接续起联,但不要和起联一样的平行描写,要有所递进,或者舒展。承联适宜匀称舒缓一些,尽量不要用很突兀很激昂的情绪表达。基本原则是跟着起句走,注意这个“跟”字,要跟的住。说白了就是一个连贯性。



先看个例子:落花(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来看这颔联“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就是承接首联“花乱飞”的“意”,而更为补足,且亦关合题旨,一脉相承。



再看个七绝的例子: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题目是个“怨”但起句却不写怨,却写了个“不知愁”,是就是前面讲“起法”时说的“反起之法”。

这里,我们注意一下第二句,用凝妆上楼的姿态,接着描写那个“不知愁”。意思很连贯吧?至于真不愁还是假不愁,那交给下面处理。



承,的任务就是接和续。

一般的来讲,起联点出个意象,或是景,或是情,承联呢,就是铺展这个意象,把这个意象铺的充分一些,铺足它。目的,就是为后面的“转”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你要是铺的过分夸张了,突兀了,整大了,后面的“转”就不好处理了。如果后面再重新来描述景色,或铺垫情绪背景,则使诗意为之一顿。失之流畅,这就难看了。




关于转

诗的“转”非常重要。转本身就是一个小的跳跃,从景到情的跳跃,从量到质的跳跃,从平铺直叙到诗意的高潮。

所谓的转,就是要有一个变化,要有一个提升。

转的概念好理解,转的处理却需谨慎。转要转得使诗为一振,精神起来,又不能转的脱离了主题。

转的基础是前面的铺垫。没有前面两联充足的描写做铺垫,也很难转出精彩来。

这就相当于跳远。跳远比赛时我们看到运动员都需要有个助跑,跑的目的是起步,提速,为这一跳而提供能量。跑的慢了,跳的就不远了。助跑速度快了,跃起时在空中的时间就长,还可以潇洒的空中漫步几下呢。起承转合中的转,就相当于这一跃。而起联和承联,就相当于助跑了。

所以,“转”是诗意的一种“提升”(跃起),但又不能是没有准备的提升。

诗本身是个一整体,是句及联的有机组合,哪一部分都很重要,各联各句,各司其职。在转这里,担当的就是要出头露脸的角色,所以,我们要好好“包装”它,让它精彩亮相。



律诗的特点,讲究的是工典之美,其中二联是要求对仗的。形式上看这两联有统一协调性。但如果你真的把两联写成一个模子,那就失败了。因为,颔联和颈联是需要有个变化,在对仗的形式上,在句式的组织上,在意的表达上,都要有个落差,要有变化。所以,在律诗中,诗意的转是相对平稳的,有框架下的转。转的比较斯文。



绝句,尤其是七绝,转就要格外的强调“突兀”的特点了。

七绝的特点与律不同,它不需要那么慢条斯理的含蓄工典。因为绝句字少,所以要想把诗意充分表达好,就要鲜明。在转处,更要使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惊,这样才能达到适合它体裁的应有的艺术效果。



我们为了达到这个效果,通常要采取特殊的手段。

常见的,是采用“疑问句”“否定句”“否定之否定句”等等。

这类的句子,具有吸引眼球的效果。从构建诗意的角度来说,就是突出“亮点”,写七绝,其实就是盖高楼。而转句,就是最高层。七绝的转句往往是和结句配合起来的。有时形成一问一答的形式。



至于五绝,五绝的要点是四句之间整体的错落感。转的作用另有不同。它重在音节的把握上,必要时,可以考虑用哪种声调更合。



现在介绍几种传统的近体诗“转”的方法,给大家参考一下。

1,进一层转法。

就是在转处进行递进式的描写。重要之点是与前面起和承的联系连贯,可以避免转的飞了。这属于比较工稳的转法。



如: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主题是月夜,第一第二句是从正面写的,而第三句从“月夜”进一层落笔,转到春天之气候,以此来触动春愁。这类的转法,称为“进一层转法”。



2,退一步转法。

是从题目的本意退一步来叙述。

主要是从时空变化上落笔,用时差位差来表现,或者提出一种假设来转。有时可以相当于我们写作文时说的那种“倒叙”等等。目的还是形成一定的变化。



如:江村即事(司空曙)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纵然”二字有“或许如此”及“不过如此”之意。既能呼应上文之“不系船、正堪眠”,又能照顾下文“只在芦花浅水边”之句。这类的“转”我们称为“退一步转法”。



3,反转法。

就是从正面描写转为反面描写,是与起承相反的情绪描写。

但注意,其主旨还是一致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刻画而已。不同的节点之处,就是这个转。



如:春思(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却,春日偏能惹恨长。



前两句写轻快之乐趣,而转句却忽然写“愁”,对上文进行一反面描写。



如:淮上喜会梁川故人(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对秋山。



可以看到,第三联起,由喜转悲的变化。



4,扩转法。

就是从转句起,扩大描写的范围。



如: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里我们主要看这点---由“白露明月”转而忆及分散于四方之兄弟,范围境界扩展开来。




关于合

就是诗之收尾了,也称为“结”。

结句又称“断句”或“落句”。在绝诗是第四句,在律诗则为第四联。结句之意,即是将前面三句或三联,作一总结以为收束。



“结”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明白,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处理好的。

诗的结,最能体现作者的底蕴厚薄,以及他的写作风格了。结有千种,毫无模式可言,但大体遵循的规律,还是要以扣题为主。收拢全篇,并发散诗思于诗外,使人读后留有余味为最佳。



于七律而言,因为经常起的比较平稳,所以结的也往往淡然而收。余味淡雅,意境悠长。律的结基本是扣合全篇而做一整合得出的结论,或由此展开的联想。

有时,律诗的前几联都用来做铺垫性的描写,而把转放在了结联上。对前面的描写做一总的意念上的提升。

但于绝句而言,往往的配合转句而来的。或做一问一答,或做自由发散。不一而足。




谋篇,不仅讲起承转合,而且诗中的句子,也要讲究句式的参差不齐。

如: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我们来看:

第二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第三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简析一下各字位的词性以及句式结构)



立意、谋篇,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个系统工程,没有一定的程序。比如,你可以先立意后谋篇再拟题。你也可以先拟题再立意再谋篇。你还可以先写出一句二句,再展开,围绕着这一句二句将前后的句子补足。



立意的意,不一定就是题,但题一定离不开意。

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问刘十九,只是诗题,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二句才是立意。



第三个问题:选择韵部。

合理的选择韵部,有利于调度自己所掌握的词汇,还有利于表达自己想宣泄的情绪。



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选择的是【一先】这个韵目。这个韵目,可以用“船”字,门泊东吴万里船,这句话,可以表达他即将坐船到长沙去的高兴心情。如果改一个韵目: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入青云。云字在【十二文】,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一句就用不上去了,可以去长沙的高兴心情就难以表达出来。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他要说登楼,选择了【十一尤】韵目,于是王之涣酣畅的吟出了流传千古的著名诗篇:白日依山尽……当年他若这样写: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来。那么。后面就不能用“更上一层楼”这一句了。而登鹳雀楼,注定了只能是登楼,登其他任何东西,都不理想而失去诗味。



格律诗,还要注意避免犯这几个毛病。

以前说的“四声八病”,我们不必那么讲究,但“孤平”、“三平尾”、“四平头”、“上尾”、“挤韵”、“撞韵”这几个毛病。还是要注意的,尤其“孤平”、“三平尾”这两个问题,算大忌。



习诗三绝句

学语牙牙口必张,蹒跚走步迹行行。

人前尽可装萌样,敢把鹅鹅曲项扬。(通顺的写出诗来)



诵得千篇把卷开,文章进肚酒盈杯。

春风桃李扬州月,佳景天然涌出来。(艺术化)



登高两袖带云烟,更上层楼好会仙。

琼阁瑶池留不得,人间才有杏花天。(有生活接地气)

写什么?

写什么,是一个大问题,同时也算不上是一个问题。

如果把诗词当成政治工具,写什么,真的是个问题,只能把诗词当成说教。

但是我们历来主张百花齐放,诗词可以反映人间百态,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写什么就真不是问题。



写生活,是必然的唯一的答案。

离开生活的诗词,只不过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是无病呻吟,是言之无物。

离开生活的诗词,写得再漂亮,读起来也索然无味。



可以写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比如:

写吃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写喝酒,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写睡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写读书,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写山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写交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写春节,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写落雨,帘外雨潺潺。

写下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写春天,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写秋天,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写打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写送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写迎客,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写咏史,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写抒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还可以檃栝,可以步韵,可以集句……



举几首我写的东西为例。

西江月•甲午初春客居沪上

二月迟来春讯,申城尚觉冬寒。连绵淫雨洒人寰,淅沥檐声一片。    梦醒原知是客,灯明却更难欢。低吟谁与怅乡关,共把乡愁遣散。



长沙湘江大道猴子石小憩

盈盈脉脉大川流,歇马长堤望橘洲。

近百年来多少事,江声细诉入春秋。



天华山

天华山上雨漫漫,望麓台前斜倚栏。

犹忆当时龙虎斗,万年松下燕衣寒。



小饮

闲适依黄绮,村醪三二杯。

趋林闻鸟语,采菊一支回。



中饮

东西知大概,山水最分明。

细与论秦楚,醺然酒后清。



大饮

连日鲸吞状,乌云共彩霞。

钧天失颜色,四处可为家。



宋教仁殉难日有题

力推宪政数先生,未料枪声作应声。

国有疑难谁解释,春风不到北京城。



看诗词公众号杂感

龙凤和鸣复管弦,侧身仰望九重天。

功夫不及秋闱榜,我在诗坛门外边。



野草

垄上春秋客,茫茫死复生。

相从风水火,一任雪霜盟。

月下虫鸣寂,山间叶落轻。(虫在草下鸣,叶在草上落)

葱茏妆大地,素面向光明。



清明祭杜甫

官宦人家落魄生,羽裘花马是曾经。

一从安史燃烽火,便有川湘写尾声。

诗格虽高谁易识,百年多病自难行。

故园心若真归豫,南亩桑田亦可耕。



比如,父亲节来了,网上又是“父亲”诗泛滥成灾。

每个人的父亲,虽有共性,但更多的应是个性,是不一样的。

如果张三李四王五写父亲,写出来大同小异千篇一律,这样写父亲的诗词,就失去了艺术感染力。

写父亲,要抓住自己父亲与別人父亲的不同之处,切入一个角度,从细节上去描写,这样才能突出“自己的父亲”,读者也可从中感悟到作者的父亲的形象,也能引起共鸣。



父殇

六月飞霜寒彻天,慈严已去九霄眠。

为家为国身甘死,对母对儿心实悬。

米袋煤槽皆不足,青春事业两难全。

出门一个回头望,印我眸中六十年。

注:我父亲于1962年6月12日因公殉职,时年仅三十五岁。










简单的说说词。

词,说到底也是诗,不过,与诗有几点不同。

第一个不同之处,诗的体裁格式简单,也就是古风,绝句,律诗三大种;而词却有800多种调2000多个体例,每一个词调都有各自不一样的体裁格式。(字数句数)

第二个不同之处,诗的音韵规则简单,词的音韵规则和词调一样,每一个词调,就有其自身规定的音韵规则。(字声平仄、押韵以及不同的韵格:平韵格、仄韵格、转换格、通叶格、错叶格,参考龙谱。)

第三个不同之处,在于题。诗,每首都有各自的诗题。词,可以用词调名作题,也可以另加副题。词在有了副题以后,副题即题,而词调名不再有“题”的作用,仅仅表示该词是依词调名的“谱”而已



学习填词,要搞清楚词谱,熟悉该调的声情适宜于写什么内容什么情调。

想填某个词调,就去熟读该词的前人经典作品几十首,从中摸索出该词的字数、句数、句子字声平仄的安排、对偶处、领字处、句读处、押韵、分段,以及情味。

比如:

捣练子,适合写女人思念远方戍边征战的男人。

小重山,适合写闺怨、悲情。

一剪梅,声情低抑,不能慷慨激昂。

破阵子,要有激壮声容的味道,不能忧郁悲伤。

等等。





最后,介绍我总结的几条学习诗词的心得。



热爱诗词三境界

初级境界:人面桃花相映红。

中级境界:画眉深浅入时无。

高级境界:却话巴山夜雨时。



四层楼诗论

第一层楼:通顺的写出来。

如: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泼清波。



第二层楼:艺术的写出来。

如: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第三层楼:含蓄的写出来。

如:

独岭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第四层楼:独特的写出来。

如: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扣好六粒扣子,才能写好诗词

第一扣:明辨字声音韵和体裁规则。

第二扣:为有事有情而发,不无病呻吟,不附庸风雅。

第三扣:命题精巧确切,题文相互辉映。

第四扣:结构玲珑,高低起伏合宜。

第五扣:立意出新,韵味含蓄深邃。

第六扣:储备粮草。古诗文多读几本。



诗词功力五重天

一,懂规则,能写出合格的作品,是为“入门”。

二,懂含蓄蕴藉,有一定意境,是为“登堂入室”。

三,能初步形成个人风格,是为“小成”。

四,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作品堪称典范,是为“大成”。

五,十分完善,站到了古人的肩上,有传世之作,是为“登峰造极”。




欢迎光临 雁塔之声 诗刊网络版 (http://yantazhisheng.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