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王中陵 吐bō吐faá与推敲(旧作以发代存) [打印本页]

作者: ytzs    时间: 2025-9-22 16:19     标题: 王中陵 吐bō吐faá与推敲(旧作以发代存)

bōfaá推敲


         西安.王中陵   2002.11.19





讲到《唐朝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一课时,学生指出老师对吐蕃的“蕃”字读音与书中所注不同、错了。还有不少学生提到在荧屏上、广播中,这个字的读音也与老师不同。倒底是吐bō呢!还是fán呢?



查了查手边的工具书,学生中使用较多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及学生不太用的《辞海》、《康熙字典》等,“蕃”字都注音为faān和faán。《辞海》、《汉语大字典》在“吐蕃”词条下注“蕃”字音为bō。同一个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汉语大字典》在“蕃”字下注道:“旧时对西方边境各少数民族及外国的通称,后作‘番’。《周礼.秋官.大行人》:‘九州之外,谓之蕃国。’《隋唐.礼仪志四》:‘梁元会之礼……群臣及诸蕃客并集,各从其班而拜。’宋王安石《北沟行》:‘白沟河边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按此说,“蕃”作“番”,使不应该bō。但在其下的“吐蕃”词条下却是把“蕃”字注音为bō,并说吐蕃是:“我国古代藏族所建立的地方政权,在今西藏自治区,唐初兼并诸羌,以拉萨为建牙之所,元中统年间称乌斯藏。《新唐书.吐蕃传》:‘吐蕃本西羌属,盖百有五十种,散处河、湟,江、岷间,有发羌、唐旄等,然未始与中国通。居析支水西,祖曰鹘提勃悉野,健武多智,稍并诸羌,据其地。蕃,发音近,故其子孙曰吐蕃,而姓勃窣野。’”说蕃、发音近,那就不该把“蕃”字注音为bō,有点自相矛盾。《中国文化史辞典》在“吐蕃”词条下说:“唐时于青藏地区建立的藏族地方政权,音转为土伯特。”倒与bō相近。


唐时,有一位以推敲闻名天下的诗人贾岛在《寄沦州李尚书》一诗未尾写道:

“……沉谋藏未露,邻境帖无喧。青冢骄回鹘,萧关陷吐蕃。何时霖岁旱,早晚雪邦冤。迢递瞻旌纛,浮阳寄咏言。”

此诗以十三元取韵,若把蕃字念为bō,则大谬矣。由是观之,在《唐朝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这一课里,吐fán为是。

2002.11.19





欢迎光临 雁塔之声 诗刊网络版 (http://yantazhisheng.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