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野草2017.12.22 [打印本页]

作者: 王中陵    时间: 2017-12-26 11:06     标题: 野草2017.12.22

野草2017.12.22
吕可夫
挽诗坛乡贤前辈朱帆先生
斯文沦丧久,问天下如今诗人几个?
风骨几分?数麟角凤毛,幸有布衣三楚客;
坛坫恸哀多,悼岭南惟此悲泗一行,
挽辞一副,叹花城濲水,再无锦绣两乡楼。

挽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
去国飘零七十年,隔一湾海峡望月,
长怀满腹忧伤,唯有诗文消块垒;
离歌慷慨九千里,竟万缕乡愁遗恨,
空叹两头母子,再无船票返家山。

刘明顺   
忆油茶花四首
千重碧树万重花,玉靥雪腮连晚霞。
难得天公一开眼,芳菲留与野人家。

也学狂蜂试舌尖,童真堪爱亦堪嫌。
应怜未解惜香事,遍地残花一嘴甜。

落花无怨复无言,志在深山情在根。
且待金秋风送爽,盈盈硕果满坡屯。

梦中香蕊影团团,此景此花长未看。
觅得当初甜蜜味,先倾数点润毫端。

邓元资
浪淘沙•影片《芳华》解禁观后有感
号角忆声声,激越青葱,兵营携手慕卿卿。一片丹忱图报国,雨血风腥。
南国共征程,遍野尸横,硝烟往事总牵萦。梦里相逢心戚戚,黄叶飘零。

读《兰馨集二》赠伏大姐
悠然采菊下东篱,依旧芳华志不移。
纤笔一枝真善美,画眉深浅恰时宜。

前驱
北京下令拆“违”建(二首)
一声令下拆违狂,百万灾民顿失房。
风剑挟寒摧冻骨,生权强夺酿红羊。
堆堆瓦砾泣天阙,阵阵啼嚎撼国邦。
酷吏残人如草芥,小康且慢大声扬。

一声令下拆违狂,顿陷生灵于死场。
妄顾人权灭人性,何来贼胆比天长。
农工驱赶逊羊犬,吏皂横行赛虎狼。
不忘初心高调唱,莫教自曝是新装。

致C君
肚内藏刀脸含笑,又当魔鬼又装羊。
暗中恶令行摧砸,表面亲和问暖康。
谄上假忠高级黑,欺民真狠极端狂。
官场得手连连晋,九尾妖狐须谨防。

陈建兰   
卜算子•枯荷
生自水中来,还向泥中去。岁月
流痕若许深,不忘凌波觑。
曾戏露珠圆,曾染江南绿。瑟瑟
霜风不忍催,留听叮咚雨。

成雯丽

爱,不是无私的奉献,或无谓的牺牲。爱,是无需理由的信任,和不设防的坦诚。
爱,是自由的心,无限地接近独立的完整。
爱,是浓缩的人生。渴望,探寻,发现,抓紧。然后微笑着,松开双手,任风起云涌,听潮起潮生。
何必区分大爱小爱,化解仇恨就没了战争。拒绝一切说教和煽动,最爱你的人是母亲。

野草诗话                                 
拉犁人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看影片《芳华》所感                                   
我是一两年难得进一次电影院的人,《芳华》吸引了我,我去看了,一边看,一边流泪,它深深地打动了我。 关于这部片子,早有耳闻。它描写了一个部队文工团的故事,包括爱情。更重要的是写了对越战争,很残酷。这部片子,早在国外参演,获好评,得大奖。在国内,原定国庆上映,可能因涉及敏感话题,一纸禁令,被腰斩撤档。观众大失所望,舆论一片哗然,导演冯小刚泪流满面。 我当时打油一首:“越战蹉跎虎作伥,老兵心事亦茫茫。芳华一剧何腰斩,落泪哽咽冯小刚。”   1   年终将至,风云有变,《芳华》解禁,于12月15日起全国公映。我闻讯就去看了。观众尤其是老年人,多有泪下,我也不例外。为什么流泪?看到战场疮痍满目,尸横遍野,生灵涂炭,能不落泪;看到如剧中文工团优秀团员刘峰,人称活雷锋者,被贬逐、逆淘汰;参加越战,英勇顽强,断擘伤残,无怨无悔;战后退伍,生活困顿,饱受欺凌,能不掉泪。
看戏归来,思绪难平,填了一首《浪淘沙》
:“号角忆声声,激越葱青,兵营携手慕卿卿。一片丹忱图报国,雨血风腥。   南国共征程,遍野尸横,硝烟往事总牵萦。梦里相逢心戚戚,黄叶飘零。”
作为一个比《芳华》早一代的老兵,在另一场抗美战争中,在自已身边,其实也有过许多或许更动人的故事,可惜,至今没有艺术家涉猎。  我写的这诗词,自知笔拙意浅,聊抒心臆罢了。
夜读诗书,翻到了辛弃疾的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反复吟诵,韵味无穷。        

石斑   
答友人书柬 也谈《芳华》
我看《芳华》,哭了三次。一是何小萍跳《沂蒙颂》(神经失常时);二是刘峰他们中伏的那场窝囊仗,使我想起了我们一位老副师长向我讲的一次战斗。我们361团向高平开进
的时候,是配了六辆坦克的。一连是加强连。130多号人,乘坦克开进。在一个峡谷中了埋伏。第一辆被打扒了。后面的进退无法。打死猪了。只有最后一辆赶紧掉头。老师长对我说:就一支烟的功夫呵,一个加强连100多号人,没啦!我想起了这场战斗,看着那惨烈的画面,哭了两次。  一个军事指挥员应该知道:山地行进,必须有两翼的保障。指挥员必须派侦察分队,在两翼搜索前进。保证大部队的安全。这个常识,为什么对越作战的部队不懂?可见那场战争的指挥糟糕到何等地步!
战后的优抚善后,糟糕得很。“连排干部死了一头牛,战士死了一头猪”这是当时流行在部队的一句话。是1981年我去部队落实政策时,老战友们告诉我的:当时战士的抚恤金是400元;; 排长800元;;连长1200元…
这是真实的数字。文工团解散后的安排,就是那样。刘峰的遭遇,是非常典型的一个。
我看了严歌苓的原作。我很佩服她和冯小刚。这两位都是高手,把那个时代的一切,都暴露无遗。从文工团女兵那些鸡零狗碎的小事,到战场的血腥,都真实地再现出来了。
我为什么哭?在刘峰和何小萍身上,看到了我自己。我没有像刘峰那样当过“学雷锋标兵”,但却一直像他们一样受欺侮,受排挤…
。严、冯的深刻,把那个时代中一切美好的、丑恶的东西,都翻出来,血淋淋地撕开给人看。我认为,此片最后能拿出来,是共产党的一个进步!同样了不起的。
最近看到邓小平关于对越作战的一个内部讲话。他当然100%地肯定。那场战争,是他在美国访问时定下来的。目的是为了“打击苏修对东南亚的扩张”。其实是为了援助波尔布特。部队的动员口号是“牵越援柬”。波贼是M一手扶起来的。该不该“支援他?世界已有公论。结果他提前垮了。部队只好临时改口号
,叫“自卫反击”。边境上小小的摩擦,多得很,外交途径解决嘛!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动员百万大军,突然袭击,发动战争;外线作战
,是正义之战吗?吃了亏,就发疯,军纪崩溃。军事上、政治上、国际影响上,都很恶劣!
小平同志对革命是有功的。功是功,过是过。这场战争肯定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之一。




欢迎光临 雁塔之声 诗刊网络版 (http://yantazhisheng.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