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野草纯文本2018.5.20 [打印本页]

作者: 王中陵    时间: 2018-5-20 18:00     标题: 野草纯文本2018.5.20

野草纯文本2018.5.20
琼琼   
读易中天著《中华史》前十二卷 偶得三首
才子文章字字珠,花香暗透小窗无?
清风有意翻新页,我却沉吟叹托孤。
      
紫燕空寻王谢楼,南山自古隐清流。
广陵一曲真名士,笑对人间不自由。

先秦风气百家鸣,写尽春秋待后生。
一自庄周梦蝴蝶,只今盛世梦中成。

成纯赞      
赞健翁                          
十叟吟中有健翁,情耽曲海寄游踪。
精研电脑三更月,点赞金牌万里风。
耳背心明诗更响,文滔笔畅气如虹。  
名词百阕翻新意,望九登高志尚雄。

白字师校长
乖乖鸿鹄成鸿浩,激发斯文扬正道。
焦虑侍郎白字师,质疑校长乌纱帽。
休凭尸位强装神,乌有信心空说教。
劝尔补修天地玄,免留话把供谭笑。
         
彭明道      
和成兄打油
鸿鹄冲天识鸿浩,竖子无知瞎胡闹。
文革施教育英才,家奴却得乌纱帽;
质疑捧出哥白尼,焦虑催生居里笑。
白痴当道掌黉门,红楼倾屺谁哭庙?

伤逝
祸福无门说自召,追怀旧梦竟烟消。
如山白骨伤心岭,裂帛冤魂夺命桥;
罄竹祖龙悲逝水,寡情毅帝累儿曹。
无辜却酿池鱼痛,纨扇将军立艾蒿。

李羽立   
和念秦诗友赐句
吟朋顾拂几倾谈,世事沧桑总平凡。
尤谢几回兰桂意,伫看云卷又云翻。

刘明顺  
长沙军休文学创作协会成立感赋
征程每忆入毫端,缭绕硝烟晓梦残。
号角敢教云涌急,铁流直让月生寒。
枪横陌野三春雨,雪笼青峰一寸丹。
今日南山同牧马,吟鞭还作令旗看。

浣溪沙
雨霁枇杷满树黄,江风擘柳挟清香。喃喃负手立斜阳。   
疏影不思龙世界,野云偏恋鹤家乡。二三知己任称觞。

杨德健  
鹧鸪天•病床怀邓公元资
浩渺洞庭湘鄂连,与君相识是前缘。无情癌变催人命,有道良医解倒悬。   
公割肺,我挖肝,何期同闯鬼门关。险滩恶浪都逃过,残照余晖度暮年。
2017年10月于武汉同济医院胸外科病床上

前驱         
打油白字校长
校长竟怀鸿浩志,晶晶学子满腔悲。
敦敦教诲禁思想,北大精神不复回。

勇将白字高坛念,丢尽校颜丢国颜。
堪作天方夜谭料,笑林广记又新翻。

无知无学一驽骀,高位因何爬上来?
扼杀自由承上宠:人才不要要奴才。

“纠缠”何故总无休?人品当应是主由。
且看岳昕遭重压,便知混混属毛流。

妄议中央曾不许,白痴又反质疑声。
天朝上下承秦脉,役使民成驯顺牲。

袁培根  
减字木兰花纪念六君子
风云百载,菜市口边人不再。血迹犹存,且看城头那片云。    昆仑肝胆,秦岭黄河都在喊。喔喔雄鸡,每日三更开始啼。

邓元资   
拉犁十集自题
痴心不改梦萦牵,落草诗囚二十年。
一叶知秋谁识得,雪泥鸿爪寓时艰。

南山忆三阙 调寄江南好
南山楼,省老干大学校址。寒窗十载,念兹在兹。谨以此篇呈教我恩师及同窗好友兼答杨德健老。
南山好,景色最宜人。送往迎来皆老者,书声朗朗赛童音。枯木又逢春。

南山忆,最忆是良师。布道传经勤指点,循循善诱惠恩滋。护爱傲霜枝。

南山忆,同桌最难忘。如切如磋频唱和,几番风雨总牵肠。岁暮感沧桑。

周念秦      
题 画
小径彩云间,水呈宝石蓝。
渡船横倒影,静谧舍中酣。

网闻北大校庆时校长
读白眼字有议二首
非夸非卖亦非瓜,鹄浩不分笑大家.
致歉当怜林校长,堂堂学府暴虚华.

最高学府一头头,道歉居然风马牛.
疏淡书香荒学养,可知桃李永含羞?

李仁伟
[少年游]故地话情长和志明、重光兄
曾经年少共寒窗,久别断柔肠。
独居海外,梦中相见,含泪举离觞。
不言尽在杯中酒,缘分莫相忘。
愿早重逢,坐云麓宫,故地话情长。

汤泽民     
清平乐.沙坪行
风和日煦,助我沙坪旅.白发一行歌又舞,个个生龙活虎.   
沙坪湘绣名乡,姑娘俏丽时装.巧手穿针引线,绣成人世天堂.

野草诗话
拉犁人     
也说“诗不厌改”
诗不厌改,或者说好诗不厌百回改,诗人多有共识,自己也有切身体会。                   试举一例:我写的《浣溪沙.寄怀友人二首之一》,上阙云:“惯看荣枯散淡人,离离原上草和云。悠闲漫步自由身。”其第三句初稿写的是“山重水复自由身”觉得不妥,从前后联贯来看,不协。从本句上下逻辑来看,不顺。为此作了反复修改,先将“自由身”改为“莫迷津”,不妥,又保留“自由身”,将之前四字改为“小民何忌”“乌纱难换”“赵家谁有”“千金难买”“悠悠得意”“悠哉独立”“书生意气”“沧桑阅尽”“晚年安享”等。仅此一句就这样先后几天修改十次,最后用了“悠闲漫步自由身”这一句,觉得比较好一点,读来顺畅点,听来悦耳点,但仍不满意。全诗离通达韵美远矣。好诗不厌百回改,我虽改了十次,还说不上是好诗嘛。         
再举一例,我的《答友人之一》诗曰:“会当水击三千里,百载难逢大转型。风雨苍黄人已老,问君谁与诉衷情。”这首诗,也是几经修改,尤其是“百载难逢大转型”一句,我曾在“欣逢”“应逢”“难逢”等之间犹豫徘徊,几番琢磨之后认定“难逢”为好,好在有无之间,虚实之间,现实与期盼之间。大转型难矣哉。对此,著名广东诗人、诗评家陈章先生有评语曰:“该诗大气磅礴,激情四射,最妙是承句意旨深不可测,一个“难”字,将汉字之妙运用到极致(不知外文如何翻译此句)姜夔《白石诗说》云:“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赞之此绝,当之无愧。”陈先生与我素昧平生,既无一面之缘,也无一日之交。他只是偶然看到,就诗论诗,随兴点评,应是比较客观公允而无应酬虚予。不知读者以为如何?                       
经常听到有人即席赋诗,一挥而就。在下真的是无此能耐,吟安一个字,拧断数根须,诗不厌改,信然。   





欢迎光临 雁塔之声 诗刊网络版 (http://yantazhisheng.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