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春宵诗话

春宵诗话
金陵刘玉霖
之一
    这段有关诗的话题是因我在微信朋友圈《一日一图》栏目引起的。2019年3月6日发的第46图,是我蹭拍的一对青年情侣在玄武湖公园花木丛中的婚纱照,后期制作把它变成花好月圆之夜,并打上《春宵一刻值千金》的文字作为画题,展示人生之美。在照片外又附了如下文字说明:
本图题目为苏轼七绝《春宵》首句,全诗为: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我读此诗,感觉诗人话没说完,即意犹未尽也。本诗以春宵的时间如何金贵起兴,第二句先大致交代理由,三四句进一步说明原因,都是从客观大环境落笔的。大环境写完了,下面理应有细节或特写来充实,最后收束全诗,对应首句,达起承转合之圆满。就是说,按苏诗的文势,虽然情景呼之欲出,而诗句却戛然而止。这首七绝写成七律方能神完气足,能续个颈联和尾联吗?
我不知天高地厚作此设想是有前例的,杜甫《绝句》云: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重庆诗家向喜英教授就看出这首诗没头没尾,于是续了首联和尾联,成为一首七律:
草堂春梦忽如烟,花重苔阶思怆然。
两箇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酒债寻常归未得,忍看妻子理涛笺!
    向教授云:“诗圣杜甫名篇《绝句四首》之三云:‘两箇黄鹂(全诗略)’,予常叹赏其运用数字和色彩之出神入化,而惜乎其平铺直叙,画美景而乏寄托,欲庖代足为律诗而未果。今斗胆集唐并捉刀初了宿愿,虽不免画蛇之诮,亦不顾也。”杜诗经向补璧后,杜陵老叟在成都草堂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层层递进,使中二联景语也都注入了感情,抒情主人翁形象跃然纸上。向教授除自“捉刀”,又有集唐云:
结茅栽芋种禽田(白居易),
目极云霄思浩然(温庭筠)。
两箇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记得长安还欲笑(李白),
未知何日是归年(崔涤)!
    由“目极云霄思浩然”引出中二联,以“未知何日是归年”作结,极合一生漂泊流寓成都的杜甫身份,道出了他的心结。向教授这两首为杜工部补璧之诗,收到诗界同仁高度赞誉。余亦叹服并跟帖云:“读杜见解与所补二诗,余皆佩服之至!一般人续杜陵诗,非讨骂不可。而向兄此举得人人夸赞,学力不可欺也。”今我受向教授补杜启发,才斗胆认为苏轼《春宵》可补颈联与尾联,使成七律。然无诗才,空自叹耳。但也知道此帖发朋友圈后,向教授一定会看到,相信他一定也会为苏学士补璧的,且静候之。
    我拍摄并进行后期制作的这幅照片是《春宵诗话》的引子。

春宵诗话之二
    我对《春宵》的解读得到朋友圈多位诗家的认可,我的诚心静候不仅得到向喜英老师回应,先后还有九位诗人发来的为苏轼《春宵》的补璧诗。
    这十位天南地北的诗家同题作文,尽管受苏轼前四句限制,我估计其立意也不会是相同的,一方面在于对苏诗情境各自不同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在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境遇和审美经验。至于那幅情侣照片,只是最初触发我用“春宵一刻值千金”诗句为题的道具,我已声明为苏诗补璧时也可以不顾,仅就苏诗本身而言亦可。
    苏轼的《春宵》渲染了一个大环境——花好月圆的春宵;一个大舞台——院落楼台,还有背景音乐,其中当有人在。诗人可以是现场唯一的人,也可能还有其他人。但“歌管”的人不算,因为乐声是从稍远处的楼台传来的,不在现场。院落里有秋千架,或为闺眷住所。诗人可以在院子里,也可以在看到院子的房间里。如此良宵,他(她)有何思绪?做些什么?都没提及,留下一片空白,供人想象。但也显得主题空泛,好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若没有江船的灯火,一幅画就缺了焦点。我这才动了请高才诗人在苏轼留下的半张白纸上画“灯船”的构想,以补充本诗抒情主人公的思想与活动。本诗抒情主人公可以是诗人自己,也可以代拟别人,男女都行。
    那么,应该补些什么呢?
在诗人们未发来补璧大作之前,我曾有各种模糊的猜测和预期:
可用苏轼自己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意思,表现“惜春”。
可用张九龄“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的意思,表现“闺情”。
可用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意思,表现“相思”。
可用元稹“遥天初缥缈,低树渐葱茏”下面的意思,表现“艳遇”。
可用杨万里“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意思。表现“乡愁”。
可用唐寅《花月吟》的思路,进一步描写花月春宵,表现“唯美”。
可用无数诗家“对月抒怀”的思路,表现“幽思”、“言志”、“心愿”等等。
……
    后来的结果证实,我几乎没有猜中。且看各地诗家是如何为苏诗补璧的。

春宵诗话之三
先看第一个交卷的重庆诗家向喜英老师的续句: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鸳鸯书幌依稀漾,鹦鹉螺杯次第斟。
寒柝忽传诗未稳,惊残好句恨难寻。
    我从苏轼的前四句往下读,向的续句无缝连接,感觉抒情主人公仍是苏东坡的影子,但映射的是续句诗人的内心——不应有恨,难免有恨。在这本来是一刻千金的大好时光,诗人在书房里独自饮酒,一杯接一杯地自斟自饮,依稀感觉帘幕在微风中轻轻晃动,或许有微风轻拂,也可能是醉眼朦胧所致。本想借酒兴酝酿诗句,发散心中的愁思郁结,正在凝神构思之际,忽然一声带着寒气的柝声,粗暴地打断了诗人的诗思,本已酝酿得差不多的好句只剩下一两个字词,其余再也想不起来了,好不恼恨人也。
    这寒柝声是有象征意义的,它使人惊,使人恨,摧残好句,破坏完美,对“春宵”来说,显然是个极不和谐的音符。我想,苏轼在黄州、惠州、儋州,也曾独自度过春宵,感受寒柝;也曾夜饮东坡,把酒问天。向喜英的续句完全符合苏轼曾有过的心境。但我知道,其实也是续诗人自己的心境。
   下面我就按收到补璧诗的顺序,再看其他诗人的作品。
    第二个发来的是江苏海安诗家丁建国老师的作品,诗曰:(苏轼前四句省略,下同)
风来灯下催愁思,漏断樽前歇壮心。
铜镜无尘抚霜鬓,醺然追忆宴琼林。
    丁老师是我准同乡,尚不熟悉。从丁老师在诗人微信群与朋友圈所发诗文看,猜想他也是个忧国忧民“不合时宜”的人。他的补璧诗句同样是接续苏轼的意绪。“催愁思”,“歇壮心”,“抚霜鬓”,都是表达“处江湖之远”难以向朝廷建策的无奈,对辜负大好春光的伤感。春宵如海,月过中天,年事渐老,壮心难酬!漏已断,更已深,酒已醺,人无眠,在这好天良夜,不由得追忆起当年琼林宴上风华焕发满怀报国之心的情景,而今“月光如水照缁衣”,不胜凄然。
    我对诗学的理解和读诗经验告诉我,即便那些《代人作》的诗词,虽然并不完全代表作者,但无疑都有作者自己的灵魂在内,闲话少叙。
    第三位发来作品的是广州诗家吴雁程老师,他的补璧诗曰:
佩环隐约猜莺啭,丽影阑珊挑烛斟。
兴致未央词几阕,惠风犹动宦游襟。
    吴老师的诗接着苏轼快意“春宵”写下来的,补足“良辰美景花月春风”的意境。苏轼的原诗没有点明人物,同样,读吴诗也不必坐实景中人是谁,但从“佩环”、“宦游”等用词,可看出作者是要复制古典情景,度春宵的地方,若理解为苏轼在京当大学士或在杭州当刺史时的官邸无妨。苏官人在这花好月圆之夜,红袖添香,美酒助兴,做诗填词,兴致大好。这样,作为七律的《春宵》情景交融,意境统一,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是一首表现富贵生活美好意象的作品,夯实《一刻值千金》的缘由。不过,苏东坡这种春风得意的好日子虽然有过,但多数情况是良辰美景奈何天。但作为诗,也不必胶柱鼓瑟,非认为是苏轼本人不可,
    第四位发来作品的是西安诗人王中陵老师的作品。他的补璧诗云:
相机喜拾朝霞热,撩动难收暮雨心。
遍撒玉霖遗大爱,待谁传柬送佳音?
    王老师的补璧诗,从字面很难与苏轼的前四句联系起来。王中陵先生属于特殊时代造就的隐喻派诗人,为避敏感词多用“比”而少用“赋”的创作手法。他的作品比较晦涩,往往暗藏深意,我不敢随便乱猜,留待高人指点或诗人自己点破。
    第五位发来作品的是湖北荆州诗家廖国华先生,其补璧诗云:
醉中意绪浑无賴,望里家山感不禁。
毕竟普天许同乐,莫将心事托青禽。
    廖国华先生的诗历来深沉而不低沉,有时还爱幽它一默。他的续句也是顺着苏轼的意绪而来,写的是客中的春宵。客中不是做上宾,不是逍遥游,而是左迁流放,受人管制,心情不会太好。“醉中意绪浑无賴”,如此良宵,本应充分享受花月春风饮酒赋诗之乐,但又难忘自己身在异乡,处境险恶,特别是被监视居住,家山遥遥,插翅难归,不良情绪无赖地缠着诗人,令人无限惆怅,只能以酒浇愁,以至沉醉。
    然而,尾联笔锋一转:毕竟明月在天,花阴匝地,良宵美景,天涯共赏,任何TMD的什么掌权柄者,都不能禁止老子享受这一块!就凭这,得乐且乐,也不需要把自己的愁思写信告诉家人和朋友了,那就丢开烦恼,好好地享受这“千金一刻”的美好时光吧。
春宵诗话之四
    第六位发来作品的是南京诗家杨学军先生,他的补璧诗为:
轻纱半掩青山韵,梦网长传绿水吟。
身在云中情可寄,乘风直上觅瑶琴。
    杨学军先生的续诗受那幅照片影响,“轻纱半掩”即是对照片的写实。“半掩”,半透明,朦胧。青山指俊男,绿水指靓女,他们如梦如醉在云里雾里寄情,乘风直上得到升华。我理解杨学军的续句是对照片中一对新人的赞美和祝福,富有轻灵而浪漫的气息。另外,杨诗是把苏轼的四句诗借为已用,给他要表现的主题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因此别具一格。
    第七位是黑龙江诗家张铭钊先生的作品:
久迷绮丽应思悔,常语英贤自慕钦。
仰望鹏踪三万里,迅生剑胆共琴心。
    张铭钊诗家对这四句续诗曾反复推敲修改。我的理解他把苏轼对春宵的描写理解为一处温柔乡,认为身处温柔乡中的人不能沉迷其中,要警醒振作,以古今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努力进取,有所作为,才是人间正道,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张铭钊先生的续句充满正能量。现在恐怕没有家长会以为贾政对儿子的教育理念不对,而听任孩子不读正经书成天与女孩子胡闹;也没有家长以为花袭人对宝玉的规劝不应该,一切都顺着他,甚至“逢君之恶”,一块儿疯。读“久迷绮丽应思悔”句,我就想起《西厢记》张君瑞爱情受挫痛苦焦虑时的一段唱词:“人有过,必自责,勿惮改。我却待‘贤贤易色’将心戒……”这是从儒家正统观念出发所作的自我检讨和自我安慰,虽然有点道学气,但毕竟应该成为人生路上的主流意识。以正统道德严格要求自己和教育下一代,正是当代所缺少的。
    第八位是广东诗家李小星先生,他的补璧诗是:
痴男虽有巫山意,倩女能无云雨心?
抱得佳人情缱绻,缠绵悱恻力难禁。
    李小星先生续句是用写实主义笔法对照片的诗意描写,重点表达男欢女爱,春宵苦短。和杨学军先生一样,是把续苏轼的诗用在对照片的诠释,古为今用,完善了一首题照诗,诗旨已与苏轼无关。
    “春宵”或“春宵一刻值千金”,在传统意义上常与“春宫图”有联系。白居易的《长恨歌》就连用两个“春宵”。如果用“春宵”在网上搜索图片,绝大多数结果如此。这就是所谓旧文化的残留,不要说“春宵”,就是单纯一个“春”字,如“春药”、“春心”、“怀春”等等,太多了,都有特定含义。汉字的多义性适合做诗,达诂不达诂都无所谓,让读者见仁见智去吧。但若用于谈判定条约、签合同,就要小心点,那是必须付诸行动严格执行的,否则会引来麻烦。闲话少叙。
   第九位是厦门诗人沈汇丰老师,他的补璧诗云:
年来击壤甚无賴,众去呼天苦不禁。
何故惊雷仍未至,我今再托数灵禽。
    沈汇丰老师的续句与苏轼《春宵》无太多关连,但仍不失为夫子自道的言志佳作,真实反映了他对国朝现状的忧虑和无奈,以及对“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苦盼和焦灼。沈老师告诉我,他是用廖国华的韵字补璧的。廖诗末句“青禽”即“青鸟”,为人传信的,“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意思明确。而“灵禽”何指?从文字看,诗人是托几只能呼风唤雨的灵禽引来“惊雷”,振聋发聩一下,改变万马齐喑的沉闷气氛,不失为忧国忧民诗人的思维方式。
    第十位是江苏东台诗人江日升老师,其补璧诗云:
弄弦注瑟发清响,赐宴进词制妙音。
醉梦唯诚守丹骨,锁眉谁听怨声深。
    因江夫人正在住院,江老师忙中偷闲为苏轼补璧。其诗意是秉承苏轼前四句而进一步延伸,但不是直线延伸,而是有意拐弯引导新意。其意可能是:诗人虽处江湖之远,住在一个小院子里,听到从远处娱乐场所的楼台里飘来“歌管”声,联想到此时高高的庙堂上正在举办春宵晚会,大宴群臣,弄弦注瑟,尽情享受。而那些弄臣奸佞谀辞颂主,山呼万岁,莺歌燕舞,粉饰太平。尾联是作者的感慨:这一伙君臣歌舞升平,,醉生梦死,有几人诚如苏子瞻那样的丹心忠骨,又有几人愿意倾听民间深沉的哀怨之声呢?
    对同一首诗词的解读,一百个读者的心目中,可能就有一百种不完全相同的意象,与作者原意未必等同,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所以诗词解析在一定意义上,多少也含有艺术再创造的成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对十大诗家作品的点评,实乃管见蠡测,挂一漏万,因学养所限,本想说几句赞美的话也瘙不着痒处,也是无可如何之事。问题的要害在于:若有胡言乱语不着调之处,务请各位诗家包涵谅解,若一经发现,立即指出,我当改正,并致歉意!
春宵诗话之五
    曹雪芹著《红楼梦》,只留下前80回,余稿散佚,高鹗补璧,续成120回全本,得以坊间流传。对高鹗续书能续到如此水平,我已佩服得五体投地!但那些吃《红楼梦》饭的专家学者大多认为是狗尾续貂,有的批评把高鹗贬低的很难听。但我认为,他们没有一个人能超过高鹗,多得排长队的古今续红书籍也没有一本能代替高鹗的续书。
    古代名家大师的作品,都是经过天灾人祸千磨万洗的考验才保留到今天的。但假若把它当做今人的作品,难免会被好事者找出毛病来。因为世界上除了具有无比优越性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其他很难找出十全十美的东西,经典作品也是一样。但作为经典,即便有瑕,明智人通常都会找出各种理由向最好的方面解读,比如“美人痣”、“伟人屁”等等都是。只有不知天高地厚的二愣子才会怀疑经典,往往被人视为狂傲无知,可笑不自量,贻笑大方。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道理我并不是不懂;发起给苏轼《春宵》补璧,也不是认为苏诗不完美。苏诗是璧。璧,玉中之宝也。珠宝行家都知道,一点微瑕都找不到的玉可能不是真玉。我感觉《春宵》或有需要琢磨之处,便邀请微信朋友圈中的诗人朋友鉴赏,竟然获得认同。因自己无才,哪敢动手?不得已才请高才诗人为之补璧。因我始作俑,全过程自己手心里也捏着一把汗,害怕被专家权威当头棒喝。真要那样,我也只有灰溜溜地缩回去,哪敢犟嘴!
    再有,这是一场文字游戏。诗人朋友续苏补璧,确实有续的很好的,但哪怕达到白璧无瑕的至纯至真境界,苏轼的《春宵》还是苏轼的绝句,永远的经典。这是棵大树,我们几个蚍蜉爬上去看看,绝无丝毫撼大树的一闪念。也绝不会像《红楼梦》有的版本署“曹雪芹  高鹗 著”两个作者那样,产生在苏轼《春宵》题下再加一位作者名字使成七律的妄想。如此而已,游戏结束。

附:各位诗家补璧原诗:
应刘玉霖兄嘱试附骥苏眉山《春宵》聊博诸公一哂
向喜英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鸳鸯书幌依稀漾,鹦鹉螺杯次第斟。
寒柝忽传诗未稳,惊残好句恨难寻。
(二零一九年三月六日)

遵刘玉霖诗翁嘱为苏东坡春宵补句力有不逮贻笑方家
丁建国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风来灯下催愁思,漏断樽前歇壮心。
铜镜无尘抚霜鬓,醺然追忆宴琼林。
2019.03.06.

东坡《春宵》补璧
吴雁程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佩环隐约猜莺啭,丽影阑珊挑烛斟。
兴致未央词几阕,惠风犹动宦游襟。

戏为玉霖兄“春宵一刻值千金”补壁
王中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相机喜拾朝霞热,撩动难收暮雨心。
遍撒玉霖遗大爱,待谁传柬送佳音?

应刘玉霖兄嘱试附骥苏眉山《春宵》聊博诸公一哂
廖国华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醉中意绪浑无赖,望里家山感不禁。
毕竟普天许同乐,莫将心事托青禽。

应刘玉霖兄为《春宵》续貂
杨学军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轻纱半掩青山韵,梦网长传绿水吟。
身在云中情可寄,乘风直上觅瑶琴。

应刘玉霖兄约戏为《春宵》续貂
张铭钊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久迷绮丽应思悔,常语英贤自慕钦。
仰望鹏踪三万里,迅生剑胆共琴心。

题图——为《春宵》补璧
李小星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痴男虽有巫山意,倩女能无云雨心?
抱得佳人情缱绻,缠绵悱恻力难禁。

应刘玉霖老师嘱试附骥坡公《春宵》
沈汇丰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年来击壤甚无赖,众去呼天苦不禁。
何故惊雷仍未至,我今再托数灵禽。

遵刘老之嘱,戏为之
江日升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弄弦注瑟发清响,赐宴进词制妙音。
醉梦唯诚守丹骨,锁眉谁听怨声深。   
《春宵诗话》卷终
王中陵  
应邀补璧玉霖兄不满意,勉力再补一回!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跹院落夜沉沉。(苏轼)
老妻何在思无限,玉璧重逢梦苦寻。
少肉东坡时郁闷,礼非三勿莫随心。
[]玉霖兄妙文“王老师的补璧诗,从字面很难与苏轼的前四句联系起来。王中陵先生属于特殊时代造就的隐喻派诗人,为避敏感词多用“比”而少用“赋”的创作手法。他的作品比较晦涩,往往暗藏深意,我不敢随便乱猜,留待高人指点或诗人自己点破。”
其实不用猜,我不过是开个玩笑,提醒“蹭拍有风险,刘兄须谨慎”。

牟广丰
应邀补璧诗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跹院落夜沉沉。
三更漏尽人不寐,五味杂陈心已分。
沙场良人何日返?相思梦里欲销魂。
刘新民
春宵
春宵一刻几何金,上梦黄粱下苦阴。
歌醉楼台声沸沸,田荒村落恨沉沉。
衙望儿女归洋籍,棚哭爷孙守土根。
俱属天朝人异命,凭谁巧舌劝同心。
刘醫文功斐然!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