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鄭轟轟 重修通德樓記

鄭轟轟
重修通德樓記                                                                  
    通德樓位於龍岩紫金山下,赤水村中。初建於清末,民囯三年,予之高祖母傅氏(曾祖之母)增其舊制,始為今日之規模。民囯十八年,與藏書千卷同為兵火焚毀,曾祖鄭豐稔(字筆山)修葺後,至今猶見刦痕。晚近雖以曾祖故居,忝列岩邑保護名錄,實則牆宇圮傾,近乎廢墟。己亥年十月,家叔鄭高能振臂一呼,裔眾響應,又得邑人蔡鼎川義助,遂重修通德樓。
    吾曾祖於光緒末年拔貢,進京授官,恥於跪背履歷,不就。因林森、宋子靖為介,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後,當選閩議會副議長,修定省憲。袁項城窺竊九鼎,乃策動閩省督軍通電反袁。斯時,孫中山、黃克強集會討袁於滬上,曾祖主筆之"討袁檄文",頗得中山先生稱許。嗣後張勳復辟,曾祖急往廣州,敦請軍政府興兵討逆。陳競存領兵入閩,與北洋軍相持,又以之主持談判。民囯十年四月,大總 統徐世昌為調和南北,召集地方行政會議,曾祖赴中和殿參會,為期兩月,南北暫告統一。此次重修,翻出徐世昌贈匾一幅,釘補於二樓地板,刦後僅存三字,而豐筋多力,入木三分,落款民囯十年六月,洵為歷史之見證。
    兩次鼎革之際,風龍雲虎,俊傑如鯽,誠神州五百年未有之格局。吾曾祖襄護共和,驅馳疾呼,與逐鹿諸公多所交集(其與段芝泉、陳競存尺牘往來尚見流傳)。然觀其手書《略曆》,絕不述及私交,有諸則以一筆帶過。原之,不外乎平常視之而已。其於鄉閭,則興學去毒,保境安民,不以位高自矜。嘗電斥迫種鴉片之軍閥曰:“岩民雖弱,赴義則強,此事遂行,誓不與君共載覆”,百載以聞,凜凜猶有生氣。又嘗路過刑場,見一童待決,詢之,望風者也。乃呵之:“憨兒,何不遽去讀書。”遂走之。以故,通德樓重修,岩人感念其德,頗多臂助,而鄭流健、鄭萬穎諸君最力。
    其後,祖父鄭君健畢業西南聯大,任職燕京大學,返鄉興辦龍岩高中,方期有為,而以莫須有被難,竟與曾祖同年(西元1953年)離世。叔祖福綿公、福欽公亦不得永年,子孫星流雲散,避居遐方。英伯公棄職(某軍校英語教員)歸隱,耕讀保身。祖母林必瑛(畢業廈門大學)攜父叔遠走鼓浪嶼,困厄危局,兩世蹉跎。予生長廈門,已不諳鄉音。幼時隨父省親,見空屋數十間,曾祖母一人,昏燈一盞,頹垣蒼髪,不勝蕭然。及至曾祖母駕鶴,通德樓亦漸次坍塌。夕陽殘照,豈無黍離之思。
    然則通德重修,睹物之情,其矜之乎?其傷之乎?其獨感慨於百載間人事變遷而世事之無常反復而已矣!是以記之。

詩曰:

偶于閩史留泥爪,獨矗西風對晚暉。
兵燹久銷書卷氣,軒欞疊覆綠苔衣。
亂添牛鬼蛇神語,剝蝕青靝白囸徽。
浩刦於今三世矣,憑誰尺素念將歸。
                       鄭轟轟    2019.12.23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