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以石攻玉

以石攻玉
点评风马驴
前言:
钟振振老先生,在小楼公号,继个人诗词论百十篇后,又陆续推出他的评诗刊。细阅后,从文化底蕴而言,驴差了不止十万八千里。但诗有别才,从钟老先生对诗的理解和诗的品味角度看,多有不敢苟同处。故挑些评论另作他解,不以比高,只怕误了年轻人而已。

第一组
诗评
西藏杂感
刘庆霖
远处雪山摊碎光,高原六月野茫茫。
一方花色头巾里,三五牦牛啃夕阳。
钟评:
写雪域高原夏日草场风景如画。“一方花色头巾”,比喻开满斑斓野花之草场,新奇似未经人道,且极优美。以小写大,恰是远望。
末句之“啃”,炼以俗字,不见着力痕迹,甚佳。牦牛所“啃”者草,偏不说“啃草”,而说“啃夕阳”,与上录郭诗《叱犊》“一鞭喝醒东山日”同妙。

驴评:
转句颇有奇想,但是诗是要讲整体融贯的,那么这是谁的头巾呢?我想结句是应该就此挥发下去。象西藏的很多雪山都有女神一类的传说,你说是女神的头巾那就非常自然的对不。但是,结句变成了牦牛啃夕阳,各说各的;那么就单说结句好不好,我想这幅情境在谁脑海里都是一幅画,很自然,很美。但是“啃”夕阳,读起来美吗?另举个例子,你可以写,鸟颂诗,鸟唱诗,你能写鸟叫诗,鸟喊诗吗?俗字非不能用,而是要用得自然贴切,有诗致和韵味,不是说新奇就觉得好。事实上牛啃夕阳一类的百度一下也不算稀奇了,多得紧。

中秋月
林崇增
无限蟾光下九天,千山明到一窗前。
痴心但爱家乡月,不管西方圆不圆。

钟评:
俗说有崇洋媚外者云:“西方月亮比中国圆。”固是偏见。若言中国样样都好,又不免走向另一极端,成为民粹主义矣。惟中国人、外国人,东方人、西方人,种族容有不同,而爱其祖国则一也。“痴心但爱家乡月,不管西方圆不圆”,借题发挥,直指人心,不纠缠,故妙!

驴评:
我觉得这不叫借题发挥,而是强拉硬凑。如果作者人在中国,只是异乡,那么你思乡就好了。你怎么在思乡的时候脑子突然跑到西方去了;如果作者人在西方,你叫我怎么说呢?爱国贝戎吗?我们常言,故乡月更圆。那是对故乡亲人和风物的思念,真是计较哪里的月亮更圆吗?

哨所吟
王子江
持枪换哨下楼台,恰遇朝阳采访来。
塞上新闻随处是,春风注册杏花开。
钟评:
写边防哨所战士生活,一扫古代边塞诗中征夫愁苦之音,展示新中国军人乐观、热爱生活之精神风貌,令人耳目一新。
直说夜间值哨,拂晓换岗,便无诗意;说“换哨”时“恰遇朝阳采访”,则浪漫、奇妙矣。
第三句设置悬念,引人入胜:边塞到处是新闻——究竟有何新鲜事?末句抖出“包袱”,其实也算不得新鲜事——不过岁月轮回,又是冬去春来罢了。惟言“杏花开”代表“春风”已来“注册”,以生新之意写熟常之事,则常事亦活泼泼、新崭崭矣。
驴评:
朝阳初照,春天花开。这本是非常自然的生活场景。偏要用“采访”“新闻”“注册”, 有意思吗?说得难听一点,这不叫新奇,这叫不说人话。特别是对于边防战士而言。把战士的艰辛,写成你的搞怪。我记得有篇杂记,七八十年代,有记者访问农民,曰其勤劳。答,你才勤劳,你全家都勤劳。

第二组
诗评
燕子
温瑞
不畏艰辛云路遐,衔将春信向天涯。
临风一剪千山绿,只取丸泥补旧家。
钟评:
此咏物诗也。咏物诗之佳否,须用两把尺子衡量。
一是“即”,写得似也不似?燕为候鸟,自远方飞来,故首句写得似。燕至矣,春亦至矣,故次句亦写得似。燕尾如剪,燕识得旧栖之梁,燕能衔泥补巢,故三四句仍然写得似。
做到“即”,只是及格。“即”可能是谜语,未必是好诗。故更须看作者能否做到“离”。即超越所咏之物,不为所咏之物拘束,就微物写出大意义。此乃更高层次之标准。执此以观,作者依然合格。所作咏燕而不止于燕,乃借燕喻人,歌颂高尚之人对于社会之奉献精神——为社会带来春天,带来美丽,而所取无多也。

驴评:
起句老干,承句亮眼。至于转句,燕剪春风,是指燕子在春风中飞行的状态,但许多人都喜欢用燕尾剪出不少东西。剪,剪破也,是破碎而非完整。难道是燕子会剪纸吗?能把千山绿都给剪出来吗?而且还是一剪子就成了,这就是所谓的通感吗?再说结句,你就随着燕剪也行啊,结果,千山绿都剪出来了,忽然就“只取”丸泥了。到底想表达什么,我也无话可说了。

秋收
奚晓琳
播下春天种一枚,千斤希望系山隈。
秋风割进夕阳里,日子码成苞谷堆。

钟评
后二句特佳。
“秋风”之凉,与刀有相似之处,故可联想而及于“割”。而“割”即“收割”,切题“秋收”。
植物生长需要时间,农业收成乃日复一日辛勤劳动之累积。末句正此意之诗性表达也。

驴评:
起承化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但是我们想想,粟结子细小而多,不可数也,万颗这种夸张是可以理解的。但你种一枚玉米种,它能收千斤吗?一根玉米,两三个苞谷而已矣;至于转结绝佳,绝在哪里?美在哪里?如果此诗是现代诗,我还可以理解,意识流嘛。

同学聚会
方梦凌
鬓点秋霜半世灰,重逢疑似不知谁。
梦中定格芳华旧,犹是青春靓丽时。

钟评:
昔日同窗,多年阔别,重新聚会,生世过半,乍一见面,或不敢认。类似经历,人有难免,读此不禁感慨系之矣。善写人之常情,能使读者产生共鸣,故感人至深。
“鬓点秋霜”,从唐人李贺《还自会稽歌》“吴霜点归鬓”句化出。何故用“点”而不用“染”?盖“染”则白发之面积大,与“半世”与“灰”似有冲突。“点”则黑白适中,符合“半世”与“灰”之实情,故精切不移。
“梦中”云云,即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词“不思量,自难忘”之意。
“定格”二字,现代语。然此字面古已有之,唯语义不同耳。故读来无违和感,但觉其精准。〇后二句解释“重逢疑似不知谁”之缘故,极为合情合理。此乃“以扫为生”之法,一笔扫去首句之颓唐,生出“芳华”,生出“青春靓丽”来。“旧”则“旧”矣,却毕竟是人生之最亮色。以此收束,诗意翻转,颇具艺术张力。

驴评:
疑似,不知谁。有这么费词吗?疑似某某还可,有疑似不知谁?语句都没写通;芳华旧何解,芳华本就指青春靓丽也。不但重复,而且旧字多馀。

第三组
诗评
温泉
朱少文
溶溶一脉暖如汤,未学安流自沸扬。
最是令人堪爱处,不随世态改炎凉。

钟评:
咏物诗,若止于“物”,虽工到极处,亦只是“好谜语”,非“好诗”。“言止有物”,恰是“言之无物”。所谓“言之有物”,要须言外有人,言外有哲理。此诗好在借“温泉”批评世俗之人。“温泉”之“热”与“冷”,皆出于自然。“世态炎凉”,人则否也。“温泉”之贤于世俗之人多矣!
驴评:
都明言了,温泉是暖如汤,自沸扬。这是一种常态,你要它怎么改炎凉呢?凉了,还是温泉吗?鄙人经年体温三十六七度,看来我也不随世态度改炎凉对不。
邻居
朱继文
隔篱各自种桑麻,你酌清醅我酌茶。
蜂蝶追花过墙去,原来春色不分家。

钟评:
此从唐人王驾《晴景》诗翻出。王驾诗曰:“雨前初见花间叶,雨后兼无叶底花。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原作好,此作翻得亦好。原作好在有悬念,此作好在有共识。
取古人名作以翻案,犹武林高手“借力打力”,亦是创作一法门。悟得此法,则古人有几多好诗,我亦能有几多好诗,何忧好诗尽被唐人做完?

驴评:
不知从何处看出“借力打力”,也不知从何处看出“春色不分家”,给我解释一下“春色分家”是哪种情形。我家春天了,我隔壁家难道是冬天吗?

早春
楼立剑
嫩寒浅暖未均匀,小院风情已逗人。
才有桃花三两朵,却教蜂蝶炒成春。

钟评:
一、三两句扣题。三、四两句出彩。
三两朵桃花,只略有春意;得蜂蝶炒作,居然春光烂漫矣。“炒”字炼得妙!套用王国维《人间词话》语以评之:着一“炒”字,而境界全出。

驴评:
我的意见是,“炒”字是全诗最烂的一个字。炒,炒作,这是生活中非常俗的一个字眼。偏要拿去形容春天花开,自然吗?不做作吗?不俗气吗?何况,题名早春,桃花开也知道是春天,还需要再炒作成春天吗?好比,我们都是人了不是类人猿了,我们还需把自己炒作人类吗?如果是早春炒作成仲春,这种作意还是可以理解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