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刘玉霖小花系列256

刘玉霖小花系列256
据说宋代画院以“万绿丛中一点红”为作画题目考试,诸多考生当然有各种创意,比如大海日出,万年青花……而以绿竹林中一红唇美人凭栏伫立获得头筹,令人叹服!但石榴花也算是创意之一。 王安石有咏石榴花诗:“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上句道出石榴树的特点,作为落叶灌木,春天先长叶,不见花。待到暮春初夏浓绿万枝的时候,那花朵儿才现枝叶间。与浓绿万枝相比,花的数量很少,多是藏是绿丛中的一点红,远不如梅樱桃李等簇簇春花拥满枝头。下句“动人春色不须多”当属警句,能脱开石榴花成为审美共识,        
上升为哲理。 “动人春色不须多”作为普遍道理,脱开石榴花说事也是必要的,因为石榴花多开在暮春和初夏,大多花树都已“绿叶成阴子满枝”了,这时再用它说“动人春色”稍有不当。元人杨维桢咏石榴诗:“密幄千重碧,疏中一拶红。花时随早晚,不必嫁春风。”就说明石榴花开得晚,此时春风已老,不必也不可能被春风包养了。 石榴花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大多不肯放开躺平,总是拘束地像一个花朵,藏在绿叶中,十分矜持。宋人王禹偁诗:“王母庭中亲见栽,张骞偷得下天来。谁家巧妇残针线,一撮生红熨不开。”石榴花蜷曲于芯,是害羞还是有结郁在心?反正用熨斗也熨不开,展不平。 那石榴花究竟有什么心结呢?        
唐人白居易诗云:“一丛千朵压阑干,翦碎红绡却作团。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因小文字数有限,此诗的意蕴不详细剖析了。但石榴多籽,常赋予多生孩子的寓意。香山此诗“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令人想起21世纪人间流传“八孩女”的悲剧故事。当然最好别朝这方面联想,而应多想些“正能量”,比如国朝人口政策从提倡少生向提倡多生转变,就应该把大力宣传“石榴精神”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让“学习红石榴,爱国须多生”,成为国朝又一“特色”,当然也要预防“葡萄胎”之类,那是一种病!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