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王志成诗文集《苍山霜叶》后 记

王志成诗文集《苍山霜叶》后 记
后 记
    天地转,光阴迫。倏忽已过花甲,余学诗也逾十年。至于“三立”(指立德、立功、立言)、“四为”(宋代张载之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我辈自不敢妄想。小诗汇集成册,只为记录鸿爪雪泥是也。吾本一介武夫,自知学识浅陋,幸遇魏君义友,可谓良师引路人也,承蒙不弃,十年相知,耳提面命,终使我得以步入格律诗殿堂并创作千余首。继而又不辞辛劳,三易其稿,为吾诗集作序,并鼓励付梓。奖掖之心,昭然在目。书稿成形至今虽已近两年,但自觉瑕疵较多,需假以时日打磨,故一直未敢面世。今承蒙诗友鼓励付梓,既谢魏老师的高情厚谊,也期盼见教於诸诗友也!
    放眼当今旧体诗坛,诗刊如云,公号如林,而真正配称诗人的可能还是为数不多吧!以愚为例,尽管心慕手追,转益多师,欲融诸家之长,以铸自家面目,但毕竟是半路出家,先天不足,力弱功浅,不敢示人也!但同时我又坚信,大浪淘沙,在今人众多的诗篇中,好诗自会经得起岁月淘洗而留传下来,而印制精美的文化垃圾也终会被历史所湮没,规律如此,任何权威、权贵都无可奈何。有感于此,我曾写过《你的文章究竟能活多久?》一文,说明在当今这个书籍出版物汗牛充栋,网络媒体发达的信息社会,有些书籍出版之日,也就是它寿终正寝之时。这里虽然说的是文章,但诗文相通,道理相同。旧体诗词,既称它为文学中的皇冠,我们当然不希望自己付出心血的作品是短命的。但要真正写出好诗,又谈何容易?要在极其有限的字数空间内给人带来审美效果,引人入胜,除了要做到形式美而外,更离不开真情实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如此,方能在愉悦中给人以启迪。
    关于旧体诗词的风格和价值取向,古今论说不胜枚举,诸如言志说、性灵说、神韵说、格调说等等。毫无疑问,都有着极其宏富的历史和现实、思想和艺术的价值,都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和继承。但就其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的主张。虽然后人对此也有见仁见智之议,但关注现实作为为诗为文的基本价值取向,余认为当是毋容置疑的。尤其在当今开放的信息时代,如果我们不去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就会逐步远离大众。只有继承杜甫及历代优秀诗人心系苍生的悲悯情怀,道义担当的精神和风骨,才能大大提高当今诗词的社会影响力,而不仅仅只限于小众愉悦及自我抒情。再次,我以为在格律无误的前提下,尽可能将诗词写得形象生动,用语既要典雅又要畅晓,力避生词涩语僻典,以雅俗共赏为佳。故此,本人在这两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成功与否,尚待读者评判。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袁枚《遣兴》)前贤尚且如此,我辈安敢稍忽?又《易经》曰:“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吾本凡夫,资质平庸,虽努力为之,但终因功力不达而常生遗憾。这部诗文集中的不少篇章,虽已在《中华诗词》、《当代诗词》、《上海诗词》、《长白山诗词》、《东坡赤壁诗词》、《汉水文化研究》等多种刊物上发表过,但真正要结集面世,心中还是忐忑不安,实恐有辱斯文,诚望方家诗友不吝指正为盼。
    在成书过程中,得到诸多诗友的真诚帮助。魏义友老师不辞辛劳,写就了详实深刻的大序。许大明老师审阅了全书。回宗义老师不顾年逾古稀,打印书稿,几番编排。老书法家张志远教授题写了书名。尤其是远在南京的刘玉霖先生不辞辛劳,为拙作精心设计封面,从而玉成此书。有这些亦师亦友的诗友相助,实乃我暮年之幸事!借此谨记,以表寸心!

                      王志成

                                                  2017.10.13.于古梁州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