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李升华 水患

李升华
水患
从无人祸尽天灾,宿命须由鬼仲裁。
岂见皇恩非皓荡,何闻黔首不忧哀。
逆乱红尘自周始,太平盛世洎毛来。
今时水难终成忆,明日犹歌避债台。
【注释】昨日微信纷传,河南郑州暴雨成灾,比比视频目不忍视,因未见央视公布,所以不知或真或假,在此姑且存疑。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忧思古今中外,因以成句,记于2021年7月21日。这首诗的意思是:从来就没有过人祸,我们所遭遇的尽都是天灾,自己的宿命应当由冥冥中的魔鬼去仲裁。哪里见过皇恩不是那样骀荡,怎听说黔首们不会忧哀。乖戾失常的红尘自周朝就已经开始,而泰平盛世到了毛时代才陪伴我们而来。今天的洪水灾难终将会成为回忆,明天的人们,仍然会载歌载舞歌颂避债之台。颔联中的“皓荡”,指的是广阔无边貌,见南朝梁代诗人江淹的《丽色赋》:“张烟雾於海际,耀光景於河渚。乘天梁而皓荡,叫帝閽而延佇。”这一联中的“忧哀”,意思是忧愁哀伤,见《管子·四时》:“其时曰秋,其气曰阴,阴生金与甲,其德忧哀,静正严顺。”尹知章注:“秋气悽惻,故以忧恤哀怜为德。”又见《汉书·广川王刘越传》:“内茀鬱,忧哀积。”颈联中的“逆乱”,指乖戾失常,见《史记·龟策列传》:“(桀紂)赋敛无度,杀戮无方……逆乱四时,先百鬼尝。”又见宋代人孔平仲的《孔氏谈苑·驳马》:“马子烝其母则生駮马,此逆乱之气所为也。”这一联中的“洎”,意思是及到,到达,到了,等到,见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氏檄》:“洎乎晚节,秽乱春宫。”又见宋代文人苏洵的《六国论》:“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不终也。”尾联中的的“避债台”,亦称“逃债台”,指洛阳的南宫簃台,因为周赧王曾经避债逃于此,所以这样称谓,见《太平御览》卷一七七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周赧王虽居天子之位,为诸侯所侵逼,与家人无异。貰於民,无以归之,乃上臺以避之。故周人因名其臺曰‘逃债臺’。故洛阳南宫簃臺是也。”又见《晋书·食货志》:“王赧云季,徙都西周,九鼎沦没,二南堙尽,贷於百姓,无以偿之,乃上层臺以避其责,周人谓王所居‘逃责臺’者也。”还见清代诗人严遂成的《柬同年金蒿亭明府》诗:“收灯一笛落残梅,此曲人间也可哀。春水方生公欲去,桃花净尽我重来。宜男谁献仓庚膳,避债须登骏马台。大半閒情同漫与,青鸾飞下小蓬莱。”以及清代诗人林朝崧的《避债台歌》:“慷慨久无焚券事,男儿奈何称债帅。璧返珠还仓卒难,追呼短尽英雄气。君不见周赧王,当时称贷遍洛阳。床头金尽偿不得,出门畏人白日藏。南宫簃台高矗矗,相传蛰龙此中伏。补疮剜肉竟无能,耳目虽清心转恧。乃知未雨贵绸缪,急到燃眉不易谋。吾侪终不作逋客,频呼庚癸已可羞。吁嗟乎!铜山丹穴埒王者,南徐北鱼安哉也?人生又岂在多藏,但要饱温无乞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