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陈通阵: 孟依依诗词赏析

陈通阵:  孟依依诗词赏析
这里要说的“三境界”,不是王国维“治学三境界”;也非佛家“……看山还是山”人生三境界。是我胡凑的另一回事。笔者曾有《麻将·鹧鸪词》曰:
打掉东西南北风,一心只等碰红中。上家正做全幺九,我已门清混色筒。 心骤跳,脸通红。对方糊了一条龙。不知血压升多少,气得头昏耳半聋。
后来,读到熊东遨先生的《围棋·鹧鸪词》:
得意平生黑白缘,尺枰游遍大周天。燕飞双角云初动,龙斗重霄火正燃。 才占腹,又侵边,更无欲壑不思填。纷争未是人间福,一劫曾经误十年。
将一枰围棋描摹得活灵活现,警语叠出,语带双关,余味无穷。相比之下,拙词焚之可也。不料,熊先生作为《当代诗词》的特约评论员,在评论孟依依的一首七绝《棋诗寄人》时,竟曰:巧借围棋术语,暗递人物心声, 如此妙手,愧我不能。“于君我本无忧劫,却有相思接不归”,愈嚼愈有味,愈嚼愈不忍。余亦有《围棋·鹧鸪词》云(即上词)。尝自鸣得意。见此,合当付炬。
孟依依《棋诗寄人》:
占角争边数子微,腹中更陷百重围。于君我本无忧劫,却有相思接不归。
角,边,子,腹,围,无忧劫,接不归——短短一绝,竟将七个围棋用语“滚打包收”,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无忧劫是劫赢有利,劫输无损的特殊劫势,绝无“一劫曾经误十年”之忧。“于君我本无忧劫,”如此转句,更使结句分量骤增百倍。如此“相思”,怎不教人生死相许?难怪能使诗词大家“愈嚼愈有味,愈嚼愈不忍”。 当然,熊先生大作“合当付炬”一说,有自谦之意,但孟氏这首《棋诗寄人》,的确是当代诗词上品。
那时,我不知孟依依为何许人,读了熊先生点评后,上网搜读其诗词,果然篇篇锦绣,美不胜收。当时我欲罢不能,一口气将她网上的诗词读完。 下面就从一首《南歌子·周末电脑算命》说起——
抱枕人迟起,居家发懒梳。蓬头且作小妖巫,卜卜将来谁个是儿夫。 已自心中有,如何命里无。刷新之后再重输,不信这台电脑总欺奴。   
女主角睡个懒觉后“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上网算命,结果命里的丈夫竟不是自己的心上人。一赌气,刷新重算:“不信这台电脑总欺奴。”一个情窦初开的任性少女,纤毫毕现,呼之欲出,极具时代生活气息。 写相思、爱情、亲情、友情,孟依依皆有过人之处。
无意君名书许多,待将揩尽复轻呵。
既于窗上揩来易,心上镌痕揩得么?
以上是七绝《雾中窗上划字》。“心上镌痕”,如何揩得?入骨相思,几人曾会? 下面是两首“沁园春”:  一
辗转闻故人消息 将问无言,将哭无泪,将忘无忘。到而今方觉,别来歌酒,人前欢笑,未换悲凉。一日三秋,时尤十二,十二时中百断肠。君何忍?遣须臾消息,试我心伤。   关情犹是余杭。望迢递、山长复水长。恨花笺彩笔,空传故事;红颜绿鬓,暗付流光。十载重来,他年嫁娶,知在梅傍在柳傍?更休问,遍京华才俊,谁似萧郎。

二,答
枯坐荧屏,肢骸若失,抱影灯昏。道经年望眼,泪应啼尽;昨宵颦黛,愁复堆新。病至寻常,书无一二,车走雷音三过门。看题壁,逞沈园词笔,令我销魂。   春风满座才人。却满座才人谁似君。爱瑶琴古调,惟君能赏;自无君顾,宁以封尘。一苇能杭,星河问渡,暮作重逢朝即分。相怜否?为今生折柳,几度江津。

第一首,从词题和内容看来,1,诗人居处是京华,距余杭山高水远;2,所闻消息,是 “故人”已移情别恋;3,以后我不知所嫁何人,知在梅傍在柳傍?可不比《牡丹亭》原典 “梅边柳边”都是男主角柳梦梅。4,遍京华才俊,还有谁比得上你? 难怪诗人“一日三秋,时尤十二,十二时中百断肠” 。该词哀婉凄美,令人柔肠寸断。更有一妙字,那是试我心伤的“试”字,如果此字用“使”或“令”。则已希望全无。那么,本姑奶奶要么终身不嫁,要么琵琶别抱。用个“试”字,词意就变成“萧郎”可能没有移情,只是与诗人“打情骂俏”,试试看我如果不爱你,你是否伤心,伤心到什么程度?——标题也仅是“辗转闻故人消息”吗!并没有鱼雁传来白纸黑字;此字与标题遥相呼应,使读者也觉得不一定绝望而产生无限遐想,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陈通阵: 第二首,标题《答》类似无题,我们不知其“本事”,但从内容看,“春风满座才人。却满座才人谁似君”, 与第一首“遍京华才俊,谁似萧郎”遥相呼应,诗人对“萧郎”的倾慕,如此刻骨铭心,故可视为《辗转闻故人消息》的姐妹篇。词中“沈园题壁”一典,“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使全词活色生香,令人激赏。
下面两首《金缕曲》,写亲情和友情。

丁亥生辰母病逝
斯日吾何罪。累慈亲、生儿为难,弃儿为死。耽病生涯忧患共,惟是将身难替。渐寝疾、啮人如蚁。二十年分今日痛,到眼前、犹觉肝肠碎。吾母也,弗怜子。    万千未有怜儿计。忍沉疴、凌娘血肉,煎儿五内。何意弃儿生儿日,骨立容枯哀毁。对流景、前欢空记。剩向秋风坟上哭,立苍山、日尽寒灰起。谁祝我,烛光里。

二  
疏香病危  
兀自沉沉睡。任周遭、慈亲医护,百呼难起。不管床前添白发,岁晚何堪老泪。君诚是、愧为人子。方购新居犹欠贷,更与谁执手盟生死。似此等,俱舍耳?      鬼门关外如逢鬼。勿相拿、请君一揖,与之言理:行事立身都无过,随分优游何罪?莫须有、清才成累。绣阁文章天若妒,便径收彩笔元无谓。陈说罢,再施礼。  
第一首, 2007年,恰逢诗人生日那天,母亲病逝。生日,也称“母难日”, 故曰“生儿为难,弃儿为死”, 全词字字血,声声泪。“吾母也,弗怜子”,正话反说,使人倍感悲切。最后一句:“谁祝我,烛光里。”化用一个新典,网络名言曰:“人间最悲哀的夫妻莫过于在庆祝金婚的烛光里,他们的爱情早已在五十年前就消失殆尽”。令人想起聂绀弩的“无所不可入诗”,这又是孟词过人之处。
第二首,病危,不一定就会病逝。措辞幽默,能使病人精神愉悦,有益健康。该词如叙家常:“……房贷未清,婚姻未定,你舍得这样就走” ?买房、结婚,是芸芸众生“唯此为大”的两件事。这话既含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关切,又鼓励她挺起信心,战胜病魔。 下半阕的戏言,清新流畅,合情合理。妙在把话题引向“你的病是天妒英才”。如此有两种结果,一似李贺,才二十七岁,“因天帝新建锦楼,要他做纪”而被召去,这就没办法了。另是江淹,仙人只将其彩笔收走,使他从此江郎才尽而已。所以作者教了诗友一招:对索命者说,你把我的彩笔收去吧,留我在凡间做个没有才气的庸人。最后还提醒诗友,莫忘“五讲四美”,——陈说罢,再施礼。再往高层次说,诗人堪称勘破生死之辈,人生不过宇宙匆匆过客,生是偶然,死是必然。黄泉路上无老幼,面对病危诗友,你写得悲痛欲绝,又于事何补? 陈通阵: 如今年轻人上网玩游戏,名目繁多,玩法各异。
下面再说一首《沁园春》:
菊斋三国战隋唐后闻兄秦琼复陷汉营致关羽书
连骑书传,侵晨客报,梦枕人惊。道穷兵再犯,中原王气;雕弓未落,北极狼星。匹马难还,血衣犹战,双锏荆州陷敌营。登楼望,更旌旗十万,待我南征。     深闺久厌刀兵。试凭案修书下一城。问将军孤直,吾兄耿介,逢犹恨晚,命岂相轻?读史当年,曹犹能放,忠义惟君称令名。真无赦,请鼎中为我,分一杯羹。
为了解该词本事,我托与孟依依有微信联系的诗友陈少平问她,她说:“网络诗坛早期,大家年轻好玩,论坛上经常借游戏斗诗词,这一首,是当时菊斋论坛《沁园春》三国战隋唐游戏。大家都是马甲注册,彼此不知谁是谁。醉卧长安注册秦琼,我注册秦小妹,有个关羽填《沁园春》捉了秦琼,下战书给我,我作为秦琼小妹答了这首。” 上半阕,急管繁弦,浓墨重彩,渲染战况紧急:“侵晨客报”,可见探子是连夜八百里加急而来;“双锏”是秦琼所使;荆州,乃关羽所在,至此一顿。继而写“旌旗十万,待我南征”,展现己方的强大实力,为下半阕开头作铺垫。 深闺久厌刀兵。试凭案修书下一城。——何等轻松潇洒!一个久经战阵、豪气冲天、文武双全的女帅形象,跃然纸上。关羽爱听好话,刘备任马超为平西将军时,关羽不服,写信问诸葛亮:“超人才可比谁类?”诸葛亮回信哄他:马超跟张飞差不多,比你还差点。关羽看了得意,将此信“遍传帐下”,于是作罢。故诗人也先把关羽吹捧一番:当年您华容放曹,义薄云天,史上流芳呀!最后以高祖分羹作威胁,气势凌人,犹如最后通牒。如此双管齐下,估计兵不血刃,秦琼之围可解。
或曰,孟依依词比诗好,绝比律佳。我看其七律也不差。 如下面三首,哪一首不是措辞工雅,化典无痕,佳句叠出,游刃有余。
翻作林忆莲《至少还有你》
春将消息报梅枝,眼底情怀胜昔时。
宁换红颜顷刻老,相看白首此生痴。
君如明月分云照,妾是清溪抱影随。
万丈嚣尘堪一掷,同心永结莫轻离。

与君  
与君果是有灵犀?身似庄生梦后迷。
油壁车回悲失路,断肠诗写到无题。  
三千水弱沉舟楫,十二楼高绝玉梯。
自此锦鳞书不寄,吴头楚尾草萋萋。  

寄NC  
清宵不去久逡巡,君向蓝桥几问津。
折翼网罗驰梦想,关心花月损精神。  
真无江上珠佩解,空有山中兰芷纫。
纵许来生犹妄语,来生况已许他人。

另如这首《江南行七首之水乡》:
飞烟游絮绿婆娑,山接青山河复河。
早树衔花三两燕,谁家卧水一双鹅。   
赋闲人自日中起,抢雨船从桥下过。
我羡此间无俗事,茶楼向晚夕阳多。

全诗状“杏花春雨江南”之境宛在眼前;颔联“三两燕”与“一双鹅”,何等悠闲自得。颈联如奇峰突出,一个“抢”字,似响鼓重锤,令人心头一震。末联又回归轻松平淡。全诗意象之美,犹如象棋“一将一闲”,妙不可言。 孟依依粉丝无数,“花絮”太多,这里且摘两朵。
一,孟依依网名谢青青,一位粉丝决定放弃追求时,在网上留言曰“金盆已洗追青手,铁笔重书结客篇”。 如此一联,足见其诗艺之高。另一位爱的十分别致,长篇抒情道:
我爱孟依依,深情难自已。马里亚那沟,其深无可比。   
我爱孟依依,如鼠爱大米。大米纵不见,说说也可以。  
我爱孟依依,才情世罕匹。每读《月出集》,辄叹了不起。  
我爱孟依依,管她美不美。若无孟依依,诗词我不喜。   
莫问我为谁,我在网吧里。I P 属他人,查来易误会。   
依依住何方?都往长安指。何时化电波,造访长安市。   
又恐电波快,半秒卅万里。绕地七圈半,头晕路难记。   
愿身化鸟飞,长安逐户觅。长安千万家,家家门相似。   
转恐逢汽枪,坠落水泥地......  
欲乘巨轮去,又恐触坚冰。欲乘火车去,又怕火车倾。  
欲乘气球去,又怕泄氦氢。欲乘航班去,又怕遇拉登。  
决心徒步去,体力恐不行。依依何所之?网上难追随。  
QQ亦不遇,难怪常参差。举首望月出,低首诵伊诗。  
举首复低首,我心一何痴。我爱孟依依,就爱孟依依。  
纵化成灰土,还爱孟依依。 有道是“爱得死去活来”;

此君是“爱得妙趣横生”。 青年诗人曹谦用李白《赠孟浩然》韵《贈孟依依》曰:   
传说孟夫子,才名天下闻。神龙难见尾,沧海屡翻云。
有水当歌处,无人不爱君。幸同竹为友,从此近清芬。
孟依依至今从不公开露面,人称“神龙见首不见尾”,此诗是赠孟依依诗中的佳作。 下面是网友李钟琴的《读孟依依“月出集”随感》,正好借来作本文结语:    
……上网搜索,找到孟依依《月出集》,诸体兼备,格律谨严,文采飞扬,清词丽句,俯拾皆是。估计孟依依在当今作协、诗坛并无地位,也可能被摒弃于主流之外,不过,仅其在网上流传的诗词,窃以为已足以奠定其著名诗人的地位。……撰此短文,既是想向博友们推荐孟依依的诗词,更是想让朋友们看到,在网上,在民间,旧体诗词自有其一片星辰灿烂的天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