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1
- 帖子
- 6463
- 精华
- 0
- 积分
- 0
- 威望
- 0 点
- 金钱
- 0 枚
- 魅力
- 0 值
- 鲜花
- 0 朵
- 鸡蛋
- 0 个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924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6-13
- 最后登录
- 2025-4-1
|
1#
发表于 2025-3-14 15:21
| 只看该作者

拉犁吟草续编之219
拉犁吟草续编之二一九
2025 年3 月9 日
湖畔烟树
感欧陆战事三载未歇
三年锋镝撼欧洲,黑海血腥魂未收。
冻土深深埋白骨,夕阳寂寂挂残楼。
兵尘见影梨飘雪,战马嘶鸣春复秋。
基辅城头悬日月,第河浩荡水东流。
无智叟
美乌协议流产感赋
衣冠满座俟觥筹,突变风云协议休。
川普和平行足下,斯基保障系心头。
小船倾覆随风去,好局飘零付水流。
此处不留吾去也,留爷自有老欧洲。
陈仁德
西江月.自嘲
无药能治残障,有时自找忧烦。红尘万丈变无端,只怪平生心软。
多难犹能负气,不才幸未当官。我行我素我悠然。来去不须谁管。
2025 年3 月4 日
周念秦
问安
问翁抗恙顽,隔海颂金安。
乍暖还寒日,春风惠泽园。
25.3.7 于日本
拉犁人
答周大姐
承君多慰勉,万里报平安。
岛国凭栏望,湘江落日圆。
.3.7 于长沙
酬友赐跋
卅载相交唱和频,呕心沥血跋堪矜。
莫言前路无知己,锦绣文章诲我谆。
3、9
乙巳清明
阳春三月进山门,不为游玩为省亲。
白发飘飘情未了,叩完旧冢叩新坟。
成纯赞
书后跋文
元资兄将收官之作《拉犂吟草续编之五》初稿发给我,嘱为之作初校,并期望写几句前言后语。我乐意接受此任务,因我有幸成为该书的第一读者,得享读书之乐趣。至于要我写点校读后文字,自知文思迟滞,笔力笨拙,却又盛意难违,只好勉力为之。
我有幸与元资兄相识相知已屆28 年,初识于长沙老年大学同窗邻座,可谓志趣相投,一见如故,是知无不言、老而弥坚的挚友。他少年投笔从戎,参加血火交炽的抗美援朝战争,转业地方后,历经历次政治运动磨炼,不改忠诚正直本色。拨乱反正后,能自觉地与时俱进,思想日趋解放。值得大写的是离休后的岁月,在摆脱繁重的工作负担和家庭琐事后,能抓紧时间学习新知,较快地学会操作电脑,通过互联网了解大量信息,促进独立思考和思想解放,再次焕发青春。
忆往昔,我们同在老年大学如饥如渴地学习文史和传统诗词,老师解惑诲人不倦,学员求知学而不厌,热情都很高。元资兄为首发起五位同好结成一个唱和互学的诗友小团体,创办诗友发表作品的小园地取名《芳草地》,由元资兄编辑打印并独自负担经费,定期出刊并聚会交流讨论。后陆续有诗友参加,改刊名为《野草》,寓意不怕风吹雨打的离离原上草。至新冠疫情爆发,不宜聚会,乃改为微信群。在诗群活动期间,元资兄创作诗词最勤,除按期印行群刊外,又连续印行个人诗词集,计有以勤奋耕耘自喻为拉犂人的《拉犂吟草》及续集15 集,还有《拉犂拾穗》、《杂文集》、《友声集》及《友声续集》(收存120 位诗友唱和诗词约1200 首),又有与姜女史合著的《黄昏恋曲诗
百首》,共计专著20 册,诗词2000 多首,加上精心编辑整理的大量文史资料及学习笔记,当远超百万言,可谓洋洋大观矣!从这些文字记述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人生轨迹和思路历程。这位银发老人,在六十年前,曾是一位意气风发的弄潮儿,不幸遭遇阳谋及浩劫,以极大毅力越过坎坷后,又乘拨乱反正之风跃出沉淪,重振心志,只是刚刚发力,又臻离休。于是开始新的征程,专心致志学电脑,习诗词,办诗刊,很快就进入角色,渐入佳境。同时通过互联网广交良师益友,扩大知识领域,奉行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在诗文中摒除套话空话,反对拾人余唾,不捧什么主旋律及意识导向,强调发出时代潮流之声,多运巧思,营造警句。因此常获得诗友和读者的赞赏,认为元资兄的诗文常表现文采斐然,感情率真,充满着家国情,故乡情,战友情,诗友情,亲人情,恩爱情和感恩情,有满满的壮志豪情和正直的坦荡人生,却绝无虚假矫情,是凛然正气、爱憎分明的人。他的诗文特点,常获得众多诗友和读者的赞赏共鸣,也曾遭到少数左粉的攻讦指责,贬称其为违背主旋律的“异类”诗人。元资兄对此总是持谦虚谨慎态度,不违初衷,只有当对方不依不休、咄咄逼人时,才予驳斥回击,并将其情节坦然公开,录以备忘。
我常与元资兄过从,评诗论人议时政,他常先我发表独立见解,一语道破事物本质。此时常引起我回忆徃事及有限的阅读,不禁涌出一种被愚弄被忽悠的悲哀,并联想起《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跛足道人虽然诚实地交待贾瑞“千万不要照正面,只能照背面",可瑞大爷偏偏不听,且反其道而行之。
为何?只因为背面映出的是一具可怕的骷髅,正面却是他日思夜想的风流俊俏的凤姐儿在向他送秋波。瑞大爷经不住诱惑,没想到凤姐与骷髅的“必然"联系,终于落得一命呜呼!平心而论,我辈生于上世纪中叶的一代二代,没有跛足道人的提醒,却有导师故意引导去看风月宝鉴正面的凤姐,终于被拖下深渊淹个半死甚至断送小命,又何其惨也!我也曾是被误导者之一,而且是吃了大亏还继续“死心眼“,不敢有半点怀疑导师的人,总认为错在自己思想改造不够,还需继续“夹起尾巴做人”,要“脱胎换骨”等等,从此背着沉重的“原罪”枷锁度日,又何来工作积极性和人生乐趣可言!幸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的启发,我才去掉妄自菲薄,恢复做人的尊严,在不断学习新知识和结交众多益友的熏陶下,懂得了对待事物如看“风月宝鉴”,必须看两面,从此不容易被忽悠上当了。虽然年过六旬才勉强达到古人“四十而不惑”的标准,但总算未糊塗到死,是后知后觉者,仍值得庆幸。
我又想起约十年前的中国社会舆论说的“两头真”。所指为一、二代老革命中的部分知识精英,他们早年赤诚参加革命,受过战争洗礼和血与火交织锻炼;建国后参加建设并担任各级领导,又历经继续革命的各项政治运动,多数人受到文革冲击折腾,产生迷惘和反思;拨乱反正后,他们认清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大声疾呼解放思想并积极实践改革开放,力图强国复兴。这些人颇得民心,但也遭到一些权势大员和旧的习惯势力反对和阻挠,使他们的全靣改革理想难以顺利实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批一、二代的“两头真〞不断衰老和相继谢世,解放末期及建国初期参加革命并具有“两头真”特点的第三代也逐渐在减少,显得弥足珍贵。元资兄的一生表现,可算是名至实归的第三代“两
头真"的老革命,促使我更加尊重他,祝福他。
使我略有遗憾的是,元资兄的诗文虽文采裴然,哲理深刻,却因被当局某些有权势者视为“不合时宜〞,故难于交付官家批准的出版社印行,为了免除被下架及可能的麻烦,元资兄拟自费少量印行留存及赠送少数好友作纪念。又由于主旋律响徹云霄,广为宣传引导,现在的青壮年一代对近当代历史漠然失知,对秉笔直书的文史及诗词著作少有阅读兴趣,更遑言研究重视,以史为镜。
我冒眛胡诌,元资兄的大作或可寄望留给本世纪末到下世纪的后代阅读并引起追忆,也可能供后代文史研究者当作参考的野史资料,但必有识货者感谢和追忆先人留下的雪泥鸿爪吧!
弟谨识于2025、3、8 深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