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赵迪生诗一束

赵迪生
步世广兄《临证》   
文光灿烂墨生香,莫叹敲诗事已黄。百药难延千岁寿,寸毫敢触一言堂。
民权民主长歪曲,人道人心不正常。君在杏林称妙手,也应无术出良方

奉和挽澜兄癸巳正月与诸友雁荡山校稿原韵
继宋承唐古道存,曾闻大斧削多番。赓骚酌雅谁无错?刮垢磨光自有痕。
锻句见才行见迹,狂言倾座酒倾樽。和诗一宿眠难稳,枕上吟成日已暾。
  
倒韵奉和知贤兄生日原韵
寿域宏开酒数巡,倾怀只为道相亲。华章满案千秋业,佳偶齐眉百岁身。
枉有闲言论世态,愧无妙句贺生辰。山间草木经冬绿,“兰桂腾芳堂上春”。

次韵世广兄中镇诗社社课送春
社课凭君短讯传,几回把笔皱眉端。时移序换春将尽,蝶倦蜂慵花已残。
塞北常年风飒飒,岭南连日雨珊珊。尧疆万里多差别,毕竟阳和共享难。
[]珠洒雨珊珊:白居易句。
   
游黄花岗烈士陵园口占
胜日携朋游正欢,问朋何事忽悲观?
“三民主义”成空喊,说与英灵也不安。

芦山地震有感 六首                                 
地裂山崩才五年,悲声又起汶川边。生灵顷刻成冤鬼,多难灾黎太可怜!
死者无知活者伤,不生不死更遭殃。断粮断路断通讯,施救盲区谁到场?
遍地哀鸿遍地愁,荧屏看罢泪难收。可知僻壤深山里,几处灾情上镜头?
休将苦雨作甘霖,辜负春风润物心。红会因何成黑会? 个中水有几多深?
扶伤救死理当然,何用官媒着意宣。多少人凭灾作秀?青云得路此升天。
[]汶川地震后有不少干部因救灾“表现突岀”而受到提拔。

不问苍生只问禅,时人偏爱捧神仙。悲歌当作欢歌頌,本末长期被倒颠。               


越秀山抒怀
越王台迹早朦胧,不用当方问老翁。人向景区寻乐趣,我从世态悟穷通。
得时杂木漫山翠,夹道群芳映日红。惟喜有司除弊政,观光毋虑阮囊空。
[]广州市已废除各公园门票。
赵迪生《游霍州七里峪》赏析
郭业大(梦欣)

               游霍州七里峪有感
         一路聆听鸟唱歌,如斯净土已无多。年来到处强征地,只种楼房不种禾。
第二届百诗百联大赛正式拉开帷幕以来,广大诗词爱好者踊跃投稿,出于职业习惯,笔者随意拜读了一些参赛作品,感觉佳作多多,于是逐一收拢入囊,抽空再写点赏识文字,以示学习之意,作者和读者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跟帖提出,以便切磋交流。
  点评:“杞人”多忧,然切中时弊。一句“只种楼房不种禾”,词无理而意绝妙,岂止幽默而已。
   浅析:
   这首参赛作品值得称誉之处有三。
   第一,作品立意见匠心。旅游是当今盛世生活的一个新风尚。旅游日记、旅游吟咏、旅游图片是旅游者花银子、花时间、花体力而换来的精神产品。这中间,将游览中的感受用诗用词用曲用赋表达出来,是最值得品味的好东东。作者所游之七里峪是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霍州东北的生态旅游景区,属于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特色是原生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大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被专家誉为“华北绿肺,天然氧吧,生物多样性宝库”。景区四季纷呈,春红夏绿,秋金冬银、松林花海,云舒雾卷,是休闲度假理想的清凉胜境。但如果在一首旅游诗中把这些美景一一描绘出来,大抵也就停留在摄像机的水平。写来写去,也就是景点如何地美丽,草树如何地翠绿,山水如何地一饱眼福,空气如何地鼓荡心扉。或者再上一档次的,就借景生情,情融于境,达到景与情交汇、情与境相融的物我两忘的境界。这些,在唐人的山水游览诗中均达到极高的水平。但赵迪生这首感吟,却是看此地之一景,联想他处之多景,抨击当今政事之流弊,抒发心中无穷的忧虑。一首小诗,竟有尺水兴波、曲尽头绪、辗转腾挪的功力,下笔足见匠心,一读便有深味。
第二,作品具时代特色。有诗词创作能力的人写一首诗是极其容易之事,写一首好诗直可放入唐宋人集中也并非很难之事,真正难的,是写一首可以反映时代特色的好诗。它不是先前那些好诗的模仿和重复,而是从人们熟视无睹的社会现实中提炼出前所未有的主题而具有自己独创的韵味。赵迪生这首七绝,把当今中国社会独有的许多官商勾结、肆意践踏民众权利、疯狂侵吞民众利益的问题,一股脑儿装到一个口袋里,仅用片言只语,就把各地都不同程度出现的违法征地、野蛮拆迁、蚕食耕地、破坏生态等社会现象尽行勾挂起来。“年来到处强征地”,或许以前的王朝霸权官府蛮横也有过,但“只种楼房不种禾”则绝对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方有之事,正是时代最大的特色。
第三,作品语言新鲜活泼,浅白而有魅力。尤其是结句“种”字的有意犯复,成为此诗耳目一新的一大亮点。按常识,禾苗可“种”而楼房不能“种”,“种楼房”一词无理。但因为原本毁农田或强拆民宅而盖楼房本身就是不合理之事,此一不合理之事用彼一不合理之词来表达,正有“无理而妙”的表达效果。再者,着一不合常理之“种”字,用幽默的笔调抒发满腔的愤懑,也有含蓄而深婉的意味。
从结构来看,此诗下笔先描“七里峪”之实景,次句紧承首句而对看到的实景进行由衷的评价。第三句跳开去,话题急转,不说眼前景而插入其他地方的事,结句则紧承第三句补述“强征地”之后的乱作为。一二句与三四句似乎有各说各事之隔,但因为三四句所说的“强征地”、“种禾”等事又扣住次句“净土已无多”之实体内容,是以四句之中依然有起承转合之联系,一意流转,一气贯通,具有极强的阅读效果。是为佳作。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