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为什么李子诗词会有那么大争议?

为什么李子诗词会有那么大争议?
今天李子是诗词圈一大现象。包括古代,可能都没有一个诗人,会在同时代引起这么大争议。况且他也不像孟依依那样神秘,不少人见过本尊,集子和黑历史更是在网上到处都是。要说诗好与不好,新与不新,这个见仁见智还可以理解。就连一些基本事实,圈内人竟然也有截然相反的结论。譬如: 是否炼字? 檀作文:“李子词,以单句看,无一例外地是散文句法,绝不炼字”。 书生霸王:“李子填词,常于每一字每一句皆大力锤炼,以求奇味”。 是否反映现实? 天台:“李子体以白话俚语入词,充满现实生活气息”。 江岚:“在李子诗词中,如实反映现实的诗词是不太多的”。 搞笑还是泪目? 张孝进:“李子最大的贡献在于以打油诗词的形式写出了无厘头……李子是当代诗词写作中的周星驰”。 裴涛、王兆鹏:“其情感真而挚,朴而深,浩大而苍凉,读之足以心为之痛,泪为之落。” 通俗还是难懂? 熊盛元:“像当代李子所创造的那种诗,其实走的还是胡适之的这条路。很通俗,很多口语,但古人早就有大量的此类诗,如果你翻一下刘永济的《唐五代两宋词简析》就知道了。他把词分为几个流派,其中一种就是通俗油滑的”。 江岚:“感觉单句读来都好懂,但整首看去却不知所云,天马行空,忽东忽西,句子之间跳跃性过大,非作者本人恐难深解,而且词中意象大多不是日常所见,怪力乱神,充斥其中,这一点和唐代李贺倒很相像”。 按理,圈内人都是有判断力的,为什么会互相矛盾呢?我认为原因在李子诗本身就是多样的,复杂的。以至于人人心中有个李子,人人带着倾向性,先入为主,各取所需,只找满足自己心理的那部分说事。就像盲人摸象,也像“我注六经”,或者如鲁迅说《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