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黄玉奎 飞虎队诗人谭克平

本帖最后由 车天启 于 2020-11-25 18:12 编辑

黄玉奎(马来西亚)
飞虎队诗人谭克平

在我参加中国[中华诗词学会]近20年的活动中遇见过许多像我这样特别受邀参加的境外诗人,美国纽约的谭克平老先生是其中一位。谭先生比我年长二十多岁,祖籍广东台山,少年时即从父命前往纽约谋生,是在纽约长大的华裔美国人。谭先生身在美国心系祖国,在抗日战争期间受美国陈纳德将军的号召参加飞虎队到中国协助中国抵抗日军的侵略。他在队里从事后勤维修补给的工作。
谭先生平时属于沉默寡言的长者,可是与我确实有缘,我们两人见面总有许多话可以说,除了诗词我们也谈生活保健等等。我猜想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他的普通话乡音很重,遇到我略懂广东话的就比较轻松容易交流。其实,参与中华诗词学会活动的学者诗人来自中国境内外和大江南北,多属于比较年长的一辈,说起话来,南腔北调,乡音未改,真不容易听懂。

虽然,谭先生与我多次出席同一个会议,但是有两次是我至今记忆有新的;一次是前往河南新郑出席拜祭轩辕皇帝于皇帝故里始祖山的盛会,另一次是出席中华诗词学会在山西晋城举行的第二十届诗词研讨会。
新郑那次,大会把我们安排同一寝室,早晚相见,起居同室,谈话内容,海阔天空,天马行空。那次,大会也安排他代表海外诗人发言。事先他跟我说了他将要在大会上发言,他的讲稿也写好了也客气地先给我看,说要我给他提意见。其实,这些都是他老人家的客气话,最终他提出要我给他当口译。他老人家认为能听懂他的四邑乡音很重的粤语的人不多,我当然乐于从命。于是,在大会上,他先用他的家乡活念了一遍他的讲稿,我就用普通话再了一遍,口译了几个有关诗词的提问和回答。这是我第二次给诗友当口译,由方言说成普通话。第一次是1995年在新加坡的全球汉诗总会上为宁夏诗人秦中吟当的,也是从方言说成普通话。后来知悉谭老也有出席那次会议。
第二回与谭老近距离多日接触是中华诗词学会在山西晋城举行的第二十届那一次会议。由于晋城当时只有一个供军机和小型商用飞机用的机场,所以,我们海外的受邀代表都收到预先通知须前往北京集合,然后同乘豪华旅游车前往。记得当时我是比谭老先一日到北京的,中华诗词学会的执事人员把我们安排住在学会附近的酒店的不同寝室。当晚一起用餐,因久别重逢,饭后就叙旧一番。当时,谭老已经八十多岁,依然是一个人从纽约坐飞机直达北京。

记得当年受邀的境外代表还有香港的叶玉超老诗人。这次晋城集会我们几位海外代表都受促务必出席。在北京出发前,会长孙逸青先生还亲自过问我们几人的情况。这是特别的关怀。后来,在晋城的大会上就把这次的特别重要性揭晓了,原来大会是要敦聘我们这批对中华诗词有贡献又身居海外的诗人为荣誉理事,我是忝附骥尾,敬陪末坐。

这次会议最特别的是请到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前副部长, 前毛泽东的机要秘书李锐老先生出席会议并见证颁发聘书。也是在这次会上李老开宗明义地说:学写诗前先学做人。

大会结束后,我是先坐小飞机先到西安与我久别的大学同班同学见面。谭老跟着也到了西安与我共同出席西安诗人姚平先生主持的交流会,也是同住一酒店。一个月内同住两间不同的酒店同时出席两个不同的诗会,不是诗缘是什么?
根据谭老自己说,他是65岁才开始学写旧体诗词。这一开始他就成了诗痴,不止他自己写,他也鼓励朋友写。他不止写,还在纽约成立[环球诗坛],出版《环球吟坛 》,后来更出版电子版。凡是投稿的诗友每期都会收到纸版和电子版各一份。办这诗刊的大部分资金都是出自他个人积蓄。据我所知,他还定期出资资助中国的一些诗社和诗刊和比赛奖金。
他出生于1919,65岁即1984开始写旧体诗词。到了2003即84岁那年他把二十多年来的诗词作品选了四百多首收集在他的诗词集《天涯吟草》,到了2009即90岁时再加上二百多首出了增订本即《天涯吟草(增订本)》。他的诗的素材真是保罗万象;举反政治、金融、战争、反恐、人伦、人事都可以入诗。他写酬唱、遣怀、评论、譏諷、送別、挽留、吊唁、讚賞、题画等等体裁,其中酬唱占了大部分。
想写一首诗缅怀这位长者实在不容易,酝酿许久才得句如下:
相逢终究是诗缘,閱历时空数十年。
境外赓酬曾聚首,神州唱玉敬陪贤。
同为游子追吟纛,共有豪情任重肩。
把臂还观中国梦,慨言不久即尧天。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