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刘霞 天山诗人邓世广诗词略论

刘霞  天山诗人邓世广诗词略论
(一)
西域,对于诗人,是说不尽的。
正如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诗人眼中的西域是各异的,自然每个诗人笔下的西域,也就各有各的风格。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自古至今西域以其奇异的山川地貌,独特的民俗风情,多种文化的交汇融合,进入中国诗歌史,不断丰富着这些艺术肌体,孕育出一种流动的艺术生命。
注定了的,存在着一个“诗的西域”。
从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到杜甫的《兵车行》以及《前出塞》、《后出塞》,王之焕的“春风不度玉门关”,卢纶的《塞下曲六首》,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到宋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苏东坡“西北望,射天狼”,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陆游“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林则徐的《回疆竹枝词》、左宗棠的“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西域给了历代诗人以无限灵感、钙质与血性。同样,古今边塞诗也给西域增添了无数文学上的光环。
时经历史长河的冲洗,它们依旧熠熠生辉,历久弥新,并不断激励、影响着后人。在当代,异军突起的天山诗派正接续前贤,“用新的笔墨从容有致地扩展西域风光的新的诗卷” ,以新奇壮美的格调为“诗的西域”戴上新的华冠。
在这崭新华冠的背后,有一位特殊人物的努力。
他的特殊见于身份的“别致”——一身三任。诗人、学者兼医者。
多重的社会角色,三者集一的气质带来了他别样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的心路历程,也带来了他豪气、正气、侠气一体的诗词风格。他就是半瓢居主人——邓世广先生。
先生1946年出生,辽宁阜新人。曾任新疆中医学院图书馆馆长,执教中医诊断学及医古文(教授)。是全国中医药信息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1998年因病提前退休。现为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新疆诗词学会副会长、《昆仑诗词》主编。名列《中华诗词.吟坛百家》。有诗词逾千首,大半发表于《中华诗词》、《诗刊》、《当代诗词》、《岷峨诗稿》、《华夏吟友》、《中华当代绝句精选》、《中华当代律诗精选》、《中华词综》、《二十世纪中华词苑大观》、《言志别裁》、《诗词》(广州)、《华夏诗报》、《中国中医药报》以及各省诗词学会会刊等数十种书、报、刊。
医者医身,文者医心,医者的经历使得先生更能从身体的病痛透视到心灵,进而推及到社会的痼疾——“医方我虑存亡事,病国谁询内外因”(《步韵贺永沂兄寿》),也更能折射出诗化的哲学和理性的光环——“嘴尖皮厚又何妨?莫笑中空貌不扬。此辈原非庸俗种,长成劲节是修篁”(《竹笋》)。
作为诗人,他豪放旷达——“此际登临思一啸,诗声直欲上天门”(《登昆仑山》);作为学者,他浩气荡乾坤——“人品久闻存正气,文章不肯饰虚词”(《奉和斗全乙酉人日感怀原韵》);作为医者,他悬壶济世—— “敢云仁术谁如我,济病扶危情最真”(《自寿》)。著名诗人熊盛元称“医家而精于诗者,南何(岭南何永沂)北邓(塞北邓世广)也”,王玉祥亦云“北世广,南永沂,医界两吟旌也!”
总之这一路走来,先生是有诗有酒有朋友,行医行路行侠气。这正如他自己在《三和永沂兄述怀》中所言:

何计尘寰宠辱身,且凭醉眼阅星辰。
但行磊落生前事,还做疏狂劫后人。
三指久谙凶吉脉,五行工辩盛虚因。
惯从诗酒倾肝胆,来雨无询旧与新。

先生历经忧患,却能因缘自适,苦乐随缘,举重若轻。一方面生命个体的内在张力,个体生命体验的丰富,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使得先生的诗绽放着动人的激情,不凡的价值理想、审美观;另一方面医者的经历又使他把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与现实精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在他人生的天平中,一头是沉甸甸的生命之歌,一头是动人的诗性之歌,这也正如他的名号——半瓢居主人,半瓢居医者,半瓢居诗人,二而合一才是真正的邓先生。

(二)
一个诗人的才华与灵感,就像种子,需要一块合适的土壤生根发芽。新疆就是这样一块能够激发邓先生诗情,听任其尽情倾吐衷肠的土地。于是渊深的文化底蕴,开阔的精神视野,丰富的人生阅历便在此交织、融合,构成他把握世界及艺术的自我方式。
现实世界,文化图书市场的繁荣给写作者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造就了文字的贫瘠与浮躁。写作者们终于忍耐不住创作的孤寂与漫长,忍耐不住精神的凝思与沉淀,纷纷融入尘世的喧嚣,忙于闪电似的著书立说,忙于取悦读者的叙事游戏。文字在大众文化的粉墨登场中逐渐卸去了它穿透纸背的精神和力量。然而邓世广先生却始终活在诗人的眼光下——“诗中岁月冰心在,壶里乾坤块垒消。”(《酒后》),也宁愿把自己所有的生活以诗歌的脸庞穿行于世俗的城市中,用能点燃希望的文字刺痛肌肤来惊醒生命的触觉,选择一种关于生命本真的原始状态——“天性从来懒折腰,徐行谁怕雨潇潇”(《途中遇雨,感事口占》)。
于是豪放超逸、雄峻开阔便穿行于字里行间,而西域独特的山川景观、边塞故事、绚烂的少数民族文化则被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构成了其诗歌世界的独特审美情韵:
1、崇高的志向与开阔的境界,是其诗歌的重要特征。
他众多的诗句,无一不表现出这一豪放、旷达、坦荡、磊落的情怀。从他的咏叹、抒怀之中,一种崇高、激荡的境界诞生了。诗人的冲动,诗人的向往,透露着了庄严而瑰丽的色泽。字里行间,挥洒出他神驰四野,心怀八荒的自由与豪气。
试看
“今生何幸诣昆仑,宇内群山渠最尊。
此际登临思一啸,诗声直欲上天门”(《登昆仑山》)

“休问南行豪壮事,会当策马立昆仑”《赴和田途中即景》

“桃符已镂惊人句,欲挂天山第一峰”《迎春》

诗人登临山水,眺望玉宇群山,大漠惊沙,觉得逝者如斯,感慨万千,转而回视自身,以昂扬的斗志坚定信念,把有限之我汇入无限之我,力争发一星微光,其豪气冲天,非燕雀之辈所能为也!
再读“雄兵十旅华胥梦,大漠千年精卫魂”《石河子》;“大汗绣像高悬处,谁与弯弓论射雕”(《访白哈巴图瓦人木屋》)“拍遍栏杆真快事,狂歌声遏行云……纵使金陵王气在,惊涛洗净兵尘。仲谋应庆有儿孙,遥知洲渚上,浩气荡乾坤”(《临江仙南京长江大桥怀古》)。诗人徘徊旧地遗址,名胜古迹,先皇废墟,有物转星移,今非昔比的击节称叹和感慨,特别是《次和东遨“无题”》一首展示了“春风未许徘徊久,待唤遥雷挟雨还”的非凡气势,可谓荡气回肠。此外大气奔放的同时也沉潜了对于人的生命形而上的体验和思考。
又如“匣中若有延津剑,飞取魔宫霸主头”《闻我驻南使馆遭北约轰炸》是诗人作为华夏子孙的铁血男儿在祖国临危之际的义愤填膺与浩然正气,是铮铮铁骨夺口而出,势不能遏的铿锵之音,其豪情激荡,英气干云。
又如“天性从来懒折腰,徐行谁怕雨潇潇”(《途中遇雨,感事口占》)、的坦荡磊落。“清廉已信人间少,计日悬鱼孰与同?”的感时叹惋,也正因为如此诗人是寂寞的。于是怀才不遇的悲凉,千古不尽的人生苦短的感叹便跃然纸上——“文章纵使惊风雨,谁是千金市骨人?”(《无题》)、“曾经桑海几浮沉,涸辙难期杯水恩。耻学谦卑祈雨露,思将肝胆托昆仑。风涛阅尽凭谁许?岁月抛残余自尊。不向急流争踊跃,卧看虾蟹跳龙门。“(《鲤鱼山寄梦,寤而赋此》)“浮生回首悲欢事,纵饮千杯未觉多”。(《次和钟珩兄壬午自寿》)
诗人虽慨叹良马荒郊,未遇伯乐;人生几何,芳意难成,但又不愿随波逐流,因此获得无言的孤独感——“谁能伴我,诗酒话庭州?”《满庭芳寄友》。。然而不管“路漫漫其修远兮”,他仍将上下而求索,于是执着于“不因名利矜仁术,冀使黔黎度百年” (《鹧鸪天 次和东遨,兼呈星汉》)、 “华鬓纵教添薄雪,云襟不使染纤尘” (《无题》二首);期待着“青囊剩有丹方在,留予后人医断魂”(同上),因为“折腰究属难堪事,吐气终还自在身”(《棖触》),所以诗人“敢许扪心无愧,冰壶里,注满沧桑”。(《满庭芳壬午重阳节》)
这是怎样的一种胸怀,一份坦荡,活跃在生命律动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中,更绵延、激荡在读者的心怀。
再读先生《念奴娇.伊犁纪行》
“伊州寻梦,看伊州山水,伊州风月。我访伊州兼问酒,为使诗多清洌。岩泻甘泉,草铺春色,峰顶千秋雪。晴岚开处,岫云烟树明灭。回望鹰隼盘空,马嘶溪畔,花引翩翩蝶。人唤穹庐拼一醉,鱼脍炙脔罗列。休说林公,解忧故事。率尔同饕餮,且充枵腹,再从云栈攀越”。
伊犁作为塞外江南,令无数诗人竞折腰。自古至今吟咏抒怀不绝于耳。此词自寻梦起笔,旨在探寻伊州山水风月兼问酒。此后具体铺开,以静衬动,由静态的甘泉、草地、峰顶千秋雪、到动态的盘空鹰隼、溪畔嘶马、翩翩蝶,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伊州的美好风光。总体而言写景而不落俗套,风格畅朗豪放。结构虽平铺直叙,但不是一发无余。以赋为体,又不大力铺排,似水墨山水画,雅素淡洁,但不失鲜明,充满着春的气息。通篇意境清空高旷,兴致潇洒出尘,音律亦工整奇峭。尤其后半阙及结尾处“率尔同饕餮,且充枵腹,再从云栈攀越”充分显示出新疆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谈古论今的那种粗犷与豪气纵横。岭南诗人何永沂赞曰:“一片风云气!”的是定评。
大体说来,邓先生的诗,其气壮,其情真,其境高,颇有起迈之风骨。这里既有吟咏志向的心灵的独白,又有感时哀民的叹惋;既有讽世嘲骂的戏谑,又有真挚婉转的倾诉,是“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清 彭孙橘《金粟词话》。
2、工于“群怨”
在中国历史上,诗歌作为文学的正宗,被赋予“言志”的功用,人们用它“兴观群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纵观先生之诗此宗旨比比皆是,尽显其章。其中兴观不乏,尤工群怨。这也正如先生在《酒后赋呈星汉》所言:“君擅兴观声鹊起,我工群怨气鹰扬。
“群”者,多见“我有一言思告诉,诗心长共月同圆”(《中秋寄海内诗友》)的诗友酬唱——相互畅言,交流情感,述说心志。如《怀萧山周明道兄》、《步韵贺永沂兄寿》、《乙酉岁末酒后寄友》、《闲居寄友四律》、《读星汉〈天山韵语〉》等不一而足。
“怨”亦不乏!试看《大雪初霁偕诗友同游米泉天地园》:

树上梨花地上银,天山素裹焕然新。
顷疑风起飘棉絮,复恐龙伤落玉鳞。
粉壁咸书工造假,黄粱我愿梦成真。
玄玄若降人民币,十亿苍生俱脱贫。

咏物之作,有就物写物,有借物寄意,本篇当属后者。词之取材为轻巧细艳之雪花,以之寄托情志,不致失之劲健悍狠。作者并未采用满心而发,肆口而成的方法。而是由雪花落笔,以比见长,辅以铺叙。借大雪联想到散落在地的梨花和如花白银。随后作者笔锋一转过渡到联想物——随风飘荡的棉絮以及龙伤洒落的龙鳞。最后作者痴念黄粱美梦成真,希冀降下为十亿众生脱贫之人民币。整体看来可谓游玩感兴之作,虽似无高深内蕴,但却从另一个侧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对民族命运、对贫苦大众的深切关怀。这其实也是诗人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一种自我方式,以一种看似漫不经心的态度表达自己神游千古,忧在当代的爱国心理。如《步东遨无题原韵奉和》(阅世曾经大小寒)(塞外春迟雪尚寒)(重温噩梦胆仍寒);又如“非因名利矜仁术,冀使功行列庙堂”, “平生空负阮郎才” (《鹧鸪天 杏坛杂咏》二首) “淫歌艳舞岂堪夸,触目惊心对乱麻。不是书生空议论,悉因忧国复忧家”(《读启宇天龙八部》),等等不一而足,皆出于此类。
《毛诗》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邓先生丰富的人生阅历、满腔的豪情抱负,使其发言为诗的“言志”更能力透纸背,彰显无遗,即使在只字片语的游戏之作中,也能见出其志。试看:
“休向时髦叹齿寒,貂蝉未必悦潘安。美人不着遮脐裤,莽汉偏悬饰耳环。反腐哄传尊玉律,卖身投靠傍金山。红楼依旧弦歌起,廉政谁知几日还?”(《步东遨无题原韵奉和》)
“半生虚度未穷忙,也算专家有证章。曾冒炎凉询取舍,为求进退定行藏。观看狗脸观人脸,检点诗囊检酒囊。预报又云天欲雪,佯装酩酊唤孙康”。(《星汉以戏作示余,爰次韵答之》)
“治癌不易治贪难,独少良方顾两端。怕听十年窑黑事,且谈六味地黄丸。钱通神鬼情何笃,病入膏肓衣自宽。愧我究非医国手,只谙风热与风寒。“(《自惭》)
虽为“戏作”,实际感慨颇深。因此诗在作者看来不仅仅是“言志“,还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达成方式,是一种理想之火的载体,是生命强力张扬的产儿,更是议论时政,针砭时弊的利刃。江西大学段晓华教授评曰:“嬉笑怒骂,皆成妙章!”允称公论。
3、诗酒文化
“取兴或寄酒,放情不过诗。”(白居易《移家入新 宅》)这句话对于中国文人而言,是再合适不过的。诗与酒在中国文人眼里似乎是密不可分的。自古就有李白斗酒诗百篇,杜甫——酒渴思吞海,诗狂欲上天”; “东坡老人翰林公,醉时吐出胸中墨”;陆游也曾感慨地咏吟:“百岁光阴半归酒,一生事业略存诗”。邓先生当然也不例外——“老去樽前狂态减,转将豪气注诗囊”(《静凤女史谬赞不佞诗酒 惶愧赋此》),饮酒赋诗对于他而言是一种创造,一种精神欲求的达成。
任取先生百余首诗词观之,谈酒、饮酒,酬酒,醉酒即占52首,几近一半。例如:“蔗镜里,绮窗边,半瓢酣饮户慵关。茫茫楼主翩然至,偕醉樽前不问年”(《鹧鸪天次和东遨,兼呈星汉》五首)、“醉后犹知不解缘,鹧鸪心事祝遥天。人云画笔描眉短,谁信冰壶贮酒寒” (同上)、“迟向尊前结善缘,轩窗半启对胡天”(同上)、“谁能伴我,诗酒话庭州?”《满庭芳 寄友》、“把酒豪歌,凭栏远眺,人间几度重阳”(《满庭芳壬午重阳节》)、“对清樽,漫许谈天口。呼阿曼,快斟酒”(《贺新郎游乌鲁木齐昌乐园赠造园人王永泉》、“一声长啸,瑶樽不负今夕”(《念奴娇 喀纳斯湖》)、“待汝还乡日,一醉共金风”(《水调歌头额尔齐斯河寄意》)、“时医若解余心病,但取伊州酒半瓢”(《途中遇雨,感事口占》)、“沽名未必成名士,耽酒何妨做酒徒。”(《乙酉岁末酒后寄友》)、“幸有清风充短袖,尚余浊酒醉芳邻。”(《自寿》)等等举不胜举。这大概就是杨乘所言的:“酒肠堆曲蘖,诗思绕乾坤”(《南徐春日怀古》)。诗人寄情于酒,“拈花嗟岁月,把酒说乾坤”(《酬盛元兄惠诗》),似乎想要借岁月的酒杯,浇胸中的块垒——“诗中岁月冰心在,壶里乾坤块垒消”(《酒后》)。又似乎想要穿透文字,在流失的匆匆岁月中把一生的情绪带回对昨日的思索、今日的审视和未来的向往。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薛天纬教授赠诗赞曰:“笔底灵思驱万象,酒边豪气长三分。”诚知者之言也。
4、雅俗共赏
邓先生的诗亦雅亦俗。其雅者字斟句酌,典故频出;其俗者,信手拈来,涉笔成趣,常常时语入诗,风格迥异。
试看其雅而用典者:
欲倩东风力,上青云,凭虚挟电,扶摇万里。迢递天山遮望眼,瀚海萍踪如寄。故乡远,登楼凝睇。此地叹无洛阳纸,对龙沙,宁洒书生涕!去留语,潇湘意。 八千里路谁知己?月缺圆,心潮澎湃,归思难己。谈笑常扪肝胆在,昆仲一堂欢集,也吞吐胸中豪气。佯作疏狂留醉眼,看杯中春色微波起。当再整,凌云笔。(《金缕曲.乡思.1978年》)
听惯人云高处寒,淮安鸡犬竞升天。
他年我若操朱笔,会向悬鱼点额前。
(《戏步淑萍大姐原韵,狂生故态,聊博一粲》)

读“去留语,潇湘意”,并不觉有典溶化其中,然而却把林则徐的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与柳宗元的《酬曹侍御》的“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两个故实融入其中。另又暗用岳飞之“八千里路云和月”,翻新旧意。作者闲云舒卷,思接千里,神游八方,而读者玩赏的却是豪放超逸、雄峻开阔的美境。
再看“会向悬鱼点额前”,短短七言中竟暗含了“悬鱼”、“点额”两个典故。可见其用典之高妙:浑化无迹而又气力贯注,浑化无迹犹如水中之盐,观之无色,饮之乃知其味。
又如“甫洗钟期耳,来听焦尾琴“,“梦化丁公鹤往徊”“平生空负阮郎才”,“雄兵十旅华胥梦,大漠千年精卫魂”,“正意气纵横问祖鞭”,“一从临浦识荆后,始信诗中有孟尝”,“怀橘陆郎今若在”“马帐难逢弹铗客”、……不胜枚举,俯拾皆是的典故,充分显示了诗人厚重的文化背景和深邃的文化底蕴。
试看其俗者,如白话般浅显、朴素,轻松自然,犹如信手拈来,浅显易懂但并不显俚俗。如:“点点芝麻饰靓妆,外酥里软色金黄。纵教此物藏深巷,过客咸知是饼香”(《淮扬菜谱.芝麻大饼》)、“老子平生未信神,人云傲骨自嶙峋。天主果然佑吾女,折节甘为不二臣。”(《圣诞节前,寄旅申小女侃如》)、“为看湖山且屈尊,车中难作自由人,高低未许舒双臂,宽窄惟容侧半身。上铺鼾声雷渐息,临床梦呓话仍频。今宵姑忍风尘罪,明晚擎樽布尔津。”(《赴喀纳斯途中口占》)
(三)
总体而言邓世广先生的诗没有隐退尘世、逃遁于自然山色的空灵之作,也不浸淫于吟花赏月的温情里,(除了诗友酬唱外,他更主要还是以一个医者形象,展示在人们面前。)在他那里,有奋然前行的豪放旷达,有友人之间的互答酬唱,有旅游的写景状物,有忧国忧民的谏言,有怒斥美帝侵略的抗议,有对往事的反思,有孤芳自赏的欣许等等不一而足。
从创作思想和理论来说,大体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诗质朴、浑厚、通俗;浪漫主义的诗则潇洒、俊逸、神奇、豪放。不同的体裁,不同的意境,不同的构思,不同的表现形式,虽说不上诗歌万体皆齐备,却也是兴观群怨任骋怀,因而形成了诗作的多样,也由此见出诗人既深沉又奔放的情感。
综观全局,其不足之处在于:用典多且僻。
如“吾今渐悟濠梁意”、“辙中涸鲋余残梦”、 “议止三言免受烹”、“诗传妙法三车论,酒助灵犀一点通“、“正意气纵横问祖鞭”、“马帐难逢弹铗客”等,使其诗略显晦涩,非有一定文化底蕴之人难以读懂。
注释:
1、洪烛《我心目中的西域》敏思博客
2、王佑夫、李志忠《远拓诗疆随牧鞭——星汉诗词论略》2006年第2期
3、清 彭孙橘《金粟词话》
4、《论语•阳货》
5、《毛诗正义•周南关睢诂训传第一》
6、唐 白居易《移家入新宅》
7、唐 杨乘 《南徐春 日怀古》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