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浸血史诗填空白子孙凭吊有灵堂

浸血史诗填空白子孙凭吊有灵堂
王中陵                    

浸血史诗填空白,子孙凭吊有灵堂。

读了任本命兄巨著《国殇》,掩卷而思,有两点印象特别深刻。一是填补了抗战史诗空白,二是为后人留下了一座真正的“功德林”。
华东师大王家范教授曾撰文批评中学历史教材,称其“得天独厚”,在史学类出版物中称王称霸,但内容“已经到了为广大使用者难以容忍的地步”。这“难以容忍”,窃以为主要指的是难称信史。
即以《国殇》反映的抗日战争为例,这样一场旷日持久的惨烈战争,那么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场面,那么多气壮山河的英雄。试问,即使以主旋律引导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论,这些肩负解惑释道之责者对抗战真相的了解又有几分?真不知误了人家多少子弟!
李锐老在致17大函(《完善我党领导的几点想法》炎黄春秋2007年10月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是科学历史观”,的是谠论。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历史失真,发展云云岂非空中楼阁。“欲亡其国,先亡其史”。谁在“先亡我史”?值得我们格外警惕。今年是芦沟桥“事件”70周年,如何对待抗战的真实历史,再一次摆在国人的面前。
日本政要每一次参拜靖国神社,都必引来我国朝野上下一致的愤怒。我却想,如果我们不放弃索赔,也不把民间自发的向日索赔视作“阶级斗争新动向”,又抓又判,严刑峻罚。同时,也不把中日友好喊得那么高调,那么淑女。试问,日本首脑还会频频参拜靖国神社么?更令我感慨的是,即使是战犯,人家也当回事,有个地方安置。想想我们半个多世纪以来对自家英雄的冷漠,又有何颜面谴责他人?
人唯自贱而人后贱之!
抗日战争乃中国有史以来最惨烈、最悲壮的御外之战,其间22次大型会战,4万多次中小型战斗,340万中国将士血洒沙场,214名将领殉国。放眼市场经济,资金充沛,“房事”兴隆。不乏黄帝陵、捉蒋亭之类的伪文物,不乏鸟巢和巨卵,不乏郭沫若恣意挥墨留迹之所。但可有一个能为340万中国将士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拈一炷香的地方?
众所周知,同盟诸国为抗击法西斯而献身的英烈们都建有永久性的接受鲜花和礼赞的神圣场所。我们呢?约十年前,在发行量极大的《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前几版中,居然查不到“卢沟桥”词条!
同盟诸国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投入巨大的热情和财力,拍摄了一部又一部里程碑式的传世巨片。而我们,除了戏说粉饰太平,除了帝王将相武打言情,除了粗制滥造小儿科,我们做了些什么?抗战胜利60周年时,被封十年之久反映抗战的影片《铁血昆仑关》播出,竟横遭陕西社科院一个享受国务院津贴研究员的厚诬和威胁,天理何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鉴于此,任本命兄闭门谢客,历时三载,撰写抗日史诗,还抗战历史本来面目。不但填补了抗日史诗上的空白,也为340万中国将士在国人心中辟铸了一座永久的灵堂。
诗曰:
青山妩媚野茫茫,功德难拈一炷香。
三代依然多圣主,二黄不废唱娇杨。
正名当谢如椽笔,冷箭谁怜殉国郎?
浸血史诗填空白,子孙凭吊有灵堂。
2007.10.29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