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野草2017.8.30

野草2017.8.30
刘明顺  和赠培根兼呈炜剑吟长       
诗帜谁家拥万千,芳华迷眼马蹄前。
杯中明月酒三两,笔下秋风将一员。
纵使班门输你我,何妨里巷共愚贤。
今生已是红尘鸟,办恋山林不羡仙。

前驱
读元资兄《拉犁吟草》第九集
病后拉犁勇抗争,潇湘长续垦耕声。
声声缱绻情何挚,更为苍生倾至诚。

我亦闯关过鬼门,竟磨意志怠耕耘。
-吟雅集精神振,不向恶魔躬此身。

张会恩  
读《拉犁九集》感怀十二首录四
八五高龄胆气遒,邓公远比羽公牛。
箭伤虽已穿肤骨,难及膏肓剥毒瘤。

放下放开是上筹,神情专注国家愁。
泰山压顶难移易,我辈原为当世侯。

蝇虎看将委暗沟,青山绿水要重讴。
心胸豁达吟尘世,万国衣冠拜禹州。

跳出圈圈性自纠,说长道短任心游。
高山万仞平平过,深海千寻静静浮。

拉犁人   
答北京前驱老
千里传诗抵万金,缠绵蕴藉倍温馨。
惺惺惜我情无限,战友同乡格外亲。

酬张会恩教授二首
华章十二感君遒,立雪南山念念尤。
知己人生能有几,灵犀一点兴悠悠。

漫漫求索幸同俦,亦师亦友亦偏舟。
谓我何求杯一盏,江心明月两清讴。

彭明道     
秋 燥
入秋临处暑,暑气如蒸煮。
秋霖唤不来,天天秋老虎。
昨见三七八,明日三十五。
树梢黛色浓,不见黄叶舞。
时序有箴规,而今乱规矩。
九州都浮燥,问天天不语。

成纯赞
戏和明道兄《秋燥》
处暑难除暑,心烦如火煮。
高天挂白云,卧犬呼粗气。
会友日推迟,台风山挡住。
地球转不停,暴热终当去。

胡少康     岁暮有怀                     
年复一年垂老之,耳聋目愣若无知。  
请缨投笔徒余恨,拂袖登楼空赋诗。   
皓首涂鸦人笑妄,赤心问世我非痴。        
从容收拾此生事,待到峰回路转时。

孤灯夜读集句
三更三点万家眠,露欲为霜月坠烟。
数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答何君索句
共剪西窗作画师,可怜同路不同时。
诚知老去风情少,最是争无一句诗。

袁培根      
念奴娇
今年秋早,这西风刚起,连凉三日。几片寒云高下舞,扯乱一天蓝碧。蟋蟀声中,梧桐叶上,带了些霜迹。苍烟残照,潇湘波映红夕。    念念如此关山,停杯浩唱,有多情工尺。铁板铜琶男子汉,伴了佳人琴瑟。小派秋声,轻斟绿蚁,四野铺芦席。邀君共醉,落霞飞鹜长笛。
鹊桥仙•七夕
天堂牛女,人间你我,一样经年相隔。巫山云雨梦中逢,只落得、襟袍尽湿。    湘裙带缓,疏帘线卷,又是金风七夕。嫦娥也羡此时欢,枉自叹、蟾宫太寂。

八声甘州
正初秋时节赋甘州,八人唱长沙。望湘江淼淼,麓山郁郁,暮霭如纱。幸有醽醪私享,更进一壶茶。兴至酣歌处,击筑鸣笳。    我欲披襟高咏,怕如烟往事,胸臆难嗟。叹书生意气,鹏志笑村鸦。待重回、营盘戌卒,且休言、归去日西斜。斜阳外,盈盈秋水,目断天涯。

丁酉岁戊申月丙子日八友订盟戏称“八仙”
约在潭州聚八仙,此生长向醉中眠。
常于堂庙殿边溺,间或江湖路上癫。
渡海潮头联手足,分桃座下藐官权。
青云一曲飞龙凤,游戏人寰五百年。

邓元资
《无题偶占》近日再得六首
换代改朝鬼画符,庶民千载总为奴。
人间苦难知多少,试问苍天有眼无?

世道无常神莫测,公平正义索求难。
迷途老马归何去,曲曲弯弯永向前。
                     
敢以豪情咒逝川,华章五十八年前。
何来稻菽千重浪,一片哀鸿苦莫言。
                           
三面红旗猎猎飘,神州处处隐萧条。
五风吹得愚人醉,直把昏君当舜尧。

万籁无声实有声,民冤民怨向谁倾。
杜诗重读情难已,垂老端的耻圣明。

八五蹉跎付云烟,火样青春亦枉然。
退出江湖人已老,此身余愿悟参禅。

野草诗话
杨德健   
关于曹植的七步诗
一首诗写出来,充其量只相当工厂的铸件,要成为合格产品,必经车钳刨铣等许多工序,才能成为优质部件,装配到机器上去。写诗填词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成纯赞先生《与友人论诗七得之二》也说了同样的话:诗坯初具未能安,复咏回刍搁枕边。品味推敲挑又剔,妆成方始让人看。  听说有的人能出口成诗。魏文帝曹丕称帝前,对其胞弟曹植忌恨在心,登基后总想找个借口将其除掉,于是逼曹植七步成诗,曹植一挥而就: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底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作为文艺作品可以这样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鲁迅先生都不相信是曹植写的。他认为只是“传说”。余秋雨说:“曹丕这样一个要面子的聪明人,不大可能在宫殿上逼弟弟走七步写出一首诗,否则就杀头,这是当众炫耀自己对儒家亲情伦理的践踏,他并不是这种爆炸式的人物。”郭沫若也说“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多因后人同情曹植不满意曹丕,故造作这种小说,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作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做成他依然可以杀,何至于受了点讽刺而便“深惭”?所以这首诗的真实性比较小。然而就因为这首诗,曹植却维系了千载的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载的厌弃。”因此郭沫若在其《论曹植》一文,还写了一首《反七步诗》:“煮豆燃豆箕,豆熟箕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还有许多学者也不相信是曹植写的。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把这首诗浓缩为四句: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为什么要改为四句?肯定觉得原来写的不大好。
(此文摘自作者《诗文不厌百回改》之一节标题是编者加的)
返回列表